苗語滇東北次方言是苗語川黔滇方言的一支,分佈在雲南省東北的昭通市、昆明市、曲靖市和楚雄彝族自治州,以及貴州省西部的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織金縣、赫章縣、六盤水市和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說這種次方言的人口有30萬。[1]以貴州畢節市威寧縣石門鄉的石門坎苗話為標準音。
20世紀初,英國傳教士伯格理為滇東北苗語創製了一套文字,即老苗文。1950年代制定了《滇東北苗文改革方案(草案)》。這套新的苗文方案,雖然名義上是改革方案,實際上完全使用拉丁字母,和老苗文沒有明顯的關係。1980年代,在老苗文的基礎上又改造出一種「規範苗文」,在雲南昆明市、楚雄州、玉溪市、曲靖市等地推行。目前三種苗文都在使用。
語音和新苗文
唇音 | 齒齦音 | 捲舌音 | 齦齶音 | 軟齶音 | 小舌音 | 喉音 | |||
---|---|---|---|---|---|---|---|---|---|
塞音 | 清不送氣 | b /p/ | d /t/ | dl /tˡ/ | dr /ʈ/ | g /k/ | gh /q/ | ||
清送氣 | p /pʰ/ | t /tʰ/ | tl /tˡʰ/ | tr /ʈʰ/ | k /kʰ/ | kh /qʰ/ | |||
濁 | b /b/ | d /d/ | dl /dˡ/ | dr /ɖ/ | g /g/ | gh /ɢ/ | |||
鼻冠塞音 | 清不送氣 | nb /mp/ | nd /nt/ | ndr /ɳʈ/ | ng /ŋk/ | ngh /ɴq/ | |||
清送氣 | np /mpʰ/ | nt /ntʰ/ | ntr /ɳʈʰ/ | nk /ŋkʰ/ | nkh /ɴqʰ/ | ||||
濁 | nb /mb/ | nd /nd/ | ndr /ɳɖ/ | ng /ŋg/ | ngh /ɴɢ/ | ||||
塞擦音 | 清不送氣 | z /ʦ/ | zh /ʈʂ/ | j /ʨ/ | |||||
清送氣 | c /ʦʰ/ | ch /ʈʂʰ/ | q /ʨʰ/ | ||||||
濁 | z /ʣ/ | zh /ɖʐ/ | j /ʥ/ | ||||||
鼻冠塞擦音 | 清不送氣 | nz /nʦ/ | nzh /ɳʈʂ/ | nj /nʨ/ | |||||
清送氣 | nc /nʦʰ/ | nch /ɳʈʂʰ/ | nq /nʨʰ/ | ||||||
濁 | nz /nʣ/ | nzh /ɳɖʐ/ | nj /nʥ/ | ||||||
擦音和邊音 | 清 | f /f/ | s /s/ | hl /l̥/ | sh /ʂ/ | x /ɕ/ | hx /x/ | (h /χ/) | h /h/ |
濁 | v /v/ | r /z/ | l /l/ | r /ʐ/ | y /ʑ/ | hx /ɣ/ | |||
鼻音 | 濁 | m /m/ | n /n/ | nr /ɳ/ | ni /nʲ/ | ngg /ŋ/ | |||
清 | hm /m̥/ | hn /n̥/ | hni /n̥ʲ/ | hng /ŋ̊/ | |||||
近音 | 濁 | w /w/ |
另有零聲母,新苗文不標。
塞音和塞擦音的清音一般配合陰調(第1、3、5、7調),濁音配合陽調(第2、4、6、8調)。老苗文和新苗文都不區別不送氣清音和濁音,但是新苗文完整的標出調類,所以一般不會混淆。但是也有一些例外情況。
濁擦音聲母/ʐ/、/ɣ/較少見,新苗文里用相近的聲母代替。聲母/χ/用於現代漢語借詞,對應於漢語拼音h /x/,新苗文也用h表示。
所有濁音聲母在2、4II、8II調都帶有濁送氣音。
i /i/ | |
a /ɑ/ | ia /i̯ɑ/ |
o /o/ | io /i̯o/ |
u /u/ | iu /i̯u/ |
e /ə/ | ie /i̯e/ |
w /ɯ/ | iw /i̯ɯ/ |
ai /ai̯/ | iai /i̯ai̯/ |
ao /ɑu̯/ | iao /i̯ɑu̯/ |
ang /ɑɯ̯/ | iang /i̯ɑɯ̯/ |
eu /œy̯/ | |
yu /y/ |
現代漢語借詞中還有以/u̯/為介音的韻母和鼻韻母。
新苗文把/ɑɯ̯/寫成ang是因為這個韻母和苗語川黔滇次方言的ang /ɑŋ/有對應關係。
滇東北次方言東部地區在8調的基礎上,第4、6、8調部分或全部分裂成I、II兩類,最多可以有11個調類。基本上名詞、量詞屬於第I類,聲調較高;其他詞類屬第二類,聲調較低。新苗文和規範苗文里不區分這兩類。貴州威寧縣石門坎和雲南武定縣烏龍鄉灑普山的聲調如下。
新苗文 | 調類 | 調值 | ||
---|---|---|---|---|
石門坎 | 灑普山 | |||
b | 陰平 | 1 | 55 | 53 |
x | 陽平 | 2 | 35濁送氣 | 35 |
d | 陰上 | 3 | 55 | 55 |
l | 陽上 | 4I | 33 | 13 |
4II | 12濁送氣 | |||
t | 陰去 | 5 | 33 | 33 |
s | 陽去 | 6I | 53 | 31 |
6II | 31 | |||
k | 陰入 | 7 | 11 | 併入陰去 |
f | 陽入 | 8I | 53 | 13 |
8II | 31濁送氣 |
滇東北次方言有連續變調現象。和川黔滇方言一些其他次方言類似,雙音節詞第二個音節在第一個音節是平聲(1、2調)的情況發生變調。例如石門坎話在這種情況下,第二個音節2調變1調,3調變5調,5調變7調,4I、4II調變6I調,6I、6II、8I、8II調變4II調。另外,石門坎話在第一個音節是其他一些調(3至8調,非II類)的情況下,第二個音節在一定條件下由I類變為II類。[2]
石門坎11個聲調有些(如第1調和第3調)雖然本調調值相同,但是連續變調的表現不同,因此是獨立的聲調。
註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