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桂花負蝽(學名: Kirkaldyia deyrollei [註 1]),俗稱水剪(臺灣客家語)、水鱟(臺灣話:tsuí-hāu),或稱作狄氏大田鱉、日本大田鱉、田鱉、桂花蟬(在日本稱高野聖)。本類昆蟲為半翅目中最大的水生昆蟲,牠也有食用性的用途,分佈於熱帶、亞熱帶、溫帶地區,物種非常多樣化[3][4],最大品種田鱉約4.7英吋(12cm),牠們在大部分國家內非常普遍常見[4],但在一些國家內數量大幅減少,在日本的保護狀況受到威脅[5][6],已列入「易危物種」(VU)[1]。
成蟲體長約5~8公分,體色接近暗褐色,為肉食性昆蟲,性格兇猛,複眼發達,會利用特化的尖銳狀鐮刀前足捕捉獵物,其主食為青蛙、蝌蚪和魚類,有時甚至會捕捉其他水生昆蟲、福壽螺以及烏龜、蛇等爬行綱[7][8]、老鼠等小型哺乳類,水中體型比牠大的動物都有可能成為牠捕食的對象,在捕捉到獵物的同時,田鱉會迅速注入消化液腐蝕獵物內部並吸取的溶解後的體液,大田鱉的飲食偏好為蛙類和魚類[9][10],前足上的勾爪亦可劃傷、勾住獵物的皮膚,而中、後足為扁平狀,為游泳足,而翅膀不常使用,不過飛行能力很強,因有趨光性,夜間會飛行到燈光明亮處。其天敵為鷺鷥等鳥類。
雌型個體較大、肥胖,達到6公分的雄性個體更是罕見。其最大個體產於南美洲,體長可達12公分以上。田鱉與紅娘華有近親關係[11],共同特徵為手中具有特化的鐮刀鉗助於捕食獵物、同樣為刺吸式口器進食。經常棲息於植被水域或稻田中水草較為茂密的靜水區[12],並代表稻田的「環境指標生物」[13],可以用來測量水質的乾淨程度。當冬季到達時,田鱉會主要選擇離水不遠的陸地上草較茂密的地方、石頭下過冬,少數會選擇於水中生活緩慢的代謝並等待春天的到來。成蟲一般在野外的壽命可達1年以上,不過在人工飼養的環境下也有達3年以上的例子,在繁殖季節時,通常田鱉於5、6月成熟,會大量出現,當雄蟲找到適宜的對象後會拍動水波吸引雌蟲的注意是否進行交配,交配後,雌蟲產下多個卵形成塊狀產於離開水面的水草、樹枝條上等等,產卵完後,雄蟲將會擔任守衛並保護卵塊,並給予卵適當的水分,讓卵助於孵化,經過幾天的時間孵化後,會落入水中,開始展開生活,經過調查指出雄性個體的數量比例比雌性還高,是種成蟲(雄性)皆有護卵行為的水生昆蟲[14]。不過有些野外尚未交配的雌蟲會使用前足破壞雄蟲正在保護的卵塊,藉此使雄蟲無法保護前任雌蟲的卵塊而放棄護卵的職責,迫使雄蟲會與新的雌蟲交配讓新的雌蟲來繁殖下一代,並重新轉移擔任護卵的職責。[12][15]
在早期,在各個國家田鱉數量很多,以魚池、水生生物棲息地出沒,生物都難逃一劫,遭到牠們的獵食,已造成危害歸為「害蟲」[註 2],之後人們開始使用農藥等等毒素侵害水源,也隨着都市化,稻田、水域的消失,導致水質環境要求條件較高的牠們死亡[註 3],但也不只有牠們,包括其他的水生昆蟲、生物也難逃,導致部分水生生物的危害至今[16]。
世界上有很多種,目前已知確認的有20種,每種都是當地水生昆蟲中的大型種。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