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金幣中國清朝鑄造的一種大型金幣,由天津戶部造幣總廠光緒三十二年和三十三年鑄造,重量為庫平一兩[1]:551

大清金幣

鑄造歷史

清朝末年,各地分散鑄幣,中央鑄幣、地方鑄幣以及一些外國貨幣在民間混合流通,造成幣值混亂,給財政金融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為整頓幣制,有人倡議改行金本位,如維新派陳熾在《通用金磅說》中提到「欲收利權,欲興商務,非自製金錢不可」。光緒三十年(1904年),戶部提出鑄行金幣的具體實施辦法[2]。次年(1905年),清政府頒定旨在對貨幣發行制度進行整頓改革的《整頓圜法酌定章程》,規定「所造三品之幣,即文曰大清金幣、大清銀幣大清銅幣,通行天下,以歸一律」,並設立直屬中央管轄的天津造幣總廠,大量裁併各地方造幣廠。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戶部天津造幣總廠試鑄「大清金幣」。後因清政府黃金儲備不足及金本位制未立,大清金幣只試製極少數量,未發行流通,存世僅見丙午、丁未年號樣幣。[3][4]

錢文圖案

More information 年份, 正面 ...
大清金幣錢文圖案說明[2]
年份 正面 背面 備註
光緒三十二年 正面連珠紋內有「大清金幣」四字,連珠紋圓圈上方為「光緒丙午年造」,下方為「庫平壹兩」,左右則飾五點組成的小梅花 蟠龍圖案
光緒三十三年 連珠紋圓圈上方為「光緒丁未年造」,其他同上 蟠龍圖案
Close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