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擔島戰役

1950年国共冲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擔島戰役,後又稱大膽島戰役,是於1950年7月發生的小型戰鬥,由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試圖攻佔中華民國國軍控制的大、二膽島而發生。

事实速览 大擔島戰役, 日期 ...
大擔島戰役
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
日期1950年7月26日-27日
地點
 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大擔島(今大膽島)、二擔島(今二膽島
結果 中華民國國軍大勝
參戰方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中華民國 史恆豐 中華人民共和國 鮑成(被俘)
兵力
300人(第5軍第75師225團第1營,欠第2連) 700餘人(第86師258團第2營、第1營第2連、機炮連)
傷亡與損失
傷亡170餘人 陣亡300餘人
被俘300餘人
关闭

戰前準備

解放軍方面

解放軍在戰前的口號是「要保證放響進攻金、台的第一炮,堅決打下大、二擔。」[1][2]

國軍方面

戰役經過

Thumb
大膽島蔣經國題之島孤人不孤標語

1950年7月26日19時30分,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某炮兵部隊突然自廈門大學地區一帶炮轟金門縣大擔島(今大膽島),4個小時後解放軍陸軍第三野戰軍第10兵團第29軍第86師258團挾帶60炮及82炮5排登陸大擔島,也有說是21時許,解放軍陸軍先鋒部隊在大擔島北山高地登陸,主力部隊也在40分鐘後於南山高地登陸。

中華民國陸軍第75師225團第1營少校營長史恆豐以不到三個連的兵力迎戰,至27日10時40分,俘虜解放軍營長鮑成等252人,其中有解放軍30人26日乘兩艘漁船攻打二擔島,結果在3名國軍士兵喊話後就直接投誠並繳械。[3]

7月27日12時,解放軍陸軍士兵乘五艘漁船意圖增援先前登陸大擔的先鋒部隊,但被國軍士兵擊退而返航,當兩軍交戰時大擔島南北通訊中斷,坐鎮南山高地的史恆豐派傳令兵賴生明從南山陣地到北山陣地聯絡,賴生明中途腳部受傷仍順利完成任務,被譽為國軍戰鬥英雄。

戰後

影響

從大、二膽島可以炮擊金門的補給路線,國軍在此役的勝利使蔣中正打消從金門撤退的念頭。[4]

國軍解讀

國軍稱此戰為大擔大捷,又名大二擔戰役,1951年蔣經國至大擔島巡視時,將島名易名為「大膽島」並於島上題下「島孤人不孤」石碑[5],後來也有資料追記為大膽島戰役

解放軍解讀

至於解放軍後來在自己的戰史中,將此次戰鬥稱做武裝偵察,而不是一次成規模的戰鬥,僅記載1950年7月下旬,福建軍區發現金門守軍有撤退跡象,於是派遣一個營渡海對大擔島進行武裝偵察,結果遭遇七級大風登陸失敗,登島人員全部損失。[6][7][8]

紀念

Thumb
大膽島生明路

為紀念傳令兵賴生明的英雄事蹟,大擔島上六百公尺長的中央公路命名為「生明路」[9],島上官兵休閒活動場所命名為「生明廳」[10],金門縣莒光樓匾額也是賴生明的墨寶[11]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