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公會議(英語:Ecumenical Synods,或稱公會議、普世公會議、普教會議)是傳統基督教中有普遍代表意義的世界性主教會議,咨審表決重要教務和教理爭端。大公會議的英文「Ecumenical Councils」 源自希臘文「Οικουμένη」,意為「普世性的」。對基督教教義有深遠影響的基督教早期會議是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和以弗所公會議。1054年,東西教會大分裂。自此之後,東正教(希臘正教)只信守首七次大公會議所確立之大公會議信條。雖然第四次君士坦丁堡會議是在教會大分裂之前舉行,卻不獲東正教承認。故此,今日的東正教只承認七次大公會議,而羅馬天主教則認為是八次。在新教宗教改革運動之後,聖公會承認前七次大公會議;而加爾文宗,路德宗則只承認前四次大公會議。鑑於在第四次大公會議迦克墩會議中,譴責了一位論的教會(而後形成東方正統教會),故,東方正統教會,只承認前三次大公會議。而教會大分裂之後的大公會議由羅馬天主教單方面舉行,所以內容不為東正教所承認。
儘管如此,部分東正教徒認為第四次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879年-880年)、第五次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1341-1351年)和耶路撒冷會議(1672年)是大公會議。[1]
天主教、東正教、聖公會、路德宗、歸正宗等歷史教會公認的會議如下:
天主教和東正教公認的會議如下:
天主教和東正教一同舉行,但東西教會大分裂後東正教拒絕承認的會議:
天主教和東正教一同舉行,但東西教會大分裂後天主教拒絕承認的會議:
其後只由天主教舉行會議如下:
其後只由東正教舉行的會議如下:
一些東正教會認為的具有普世性的公會議
東正教要理問答教導有七個大公會議,並且有七個大公會議的節日。 儘管如此,一些東正教徒認為 879-880 年君士坦丁堡會議、1341-1351 年君士坦丁堡會議和 1672 年耶路撒冷會議等事件是合一的:
儘管這些委員會的決定被認為是正統的,但它們不太可能獲得正式的普世承認,因此東正教中有七個被普遍認為是普世的。
在就東正教面臨的幾個問題進行辯論之後,2016 年泛東正教委員會 有時被稱為潛在的「第八屆大公會議」,但並非所有自治教會都有代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