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多重聚合酶鏈式反應(英語: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ultiplex PCR)是指利用聚合酶鏈式反應同時擴增數個不同的DNA序列(像在同一個反應中進行許多單獨的聚合酶鏈式反應)。該過程使用多個引子和溫度敏感的DNA聚合酶在循環熱儀裏複製樣品中的DNA。其中使用的的所有引子必須特別設計以符合相同的黏合溫度。

1988年,多重PCR首次被用來檢測肌肉萎縮症基因缺陷的方法[1]。它也被用來檢測類固醇硫酸酯酶

基因[2]。 2008年,多重PCR技術開始被用來分析微衛星和SNP[3]。2020年,美國疾管局使用了反轉錄多重PCR技術來針對 SARS-CoV-2 病毒中的多個基因標的進行檢測,此技術增加了單一測試的目標數量和樣品通量大小。[4]

多重PCR的一組反應物中包含多個引子組,能夠針對不同DNA序列放大出大小不同的擴增子,進而可以從單次測試中獲得原本需要更多時間和耗材的反應結果。每個引子組的黏合溫度必須特別設計,以在同個反應中正確放大目標,另外擴增子的大小(即其產物鹼基長度)應有足夠的差異,以便在凝膠電泳的結果中分辨為不同的條帶。如果擴增子大小太相近,則可選擇使用帶有不同顏色的熒光標定的引子來區分不同的擴增子。市面上已有用於多重PCR的試劑組,並被許多法醫實驗室用來放大已被分解的DNA樣品。

Remove ads

應用

多重PCR的一些應用包括:

  1. 病原鑑定:例如下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往往在微生物培養前常已使用了抗生素,有時不容易培養出致病菌。2006年時Stralin、Korsgaard、Olcen等人以多重PCR檢測支氣管肺泡沖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BAL)中的S. pneumoniae(lytA, 229 bp)、M. pneumoniae(Pl, 483 bp)、C. pneumoniae(ompA, 368 bp)及H. influenzae(16S rRNA gene, 538 bp)(括弧為基因標的及PCR產物長度)。在156個下呼吸道感染病人檢體中,以傳統方式培養出C. pneumoniae(ompA, 368 bp)、M. pneumoniae(Pl, 483 bp)、S. pneumoniae(lytA, 229 bp)及H. influenzae之比例分別為0%、3.2%、14%及21%。若以多重PCR則檢測上述四種病原菌,則檢出率分別為0.6%、3.2%、28%及47%。值得注意的是103個已使用抗生素的病人中,培養法只檢出2.9%的檢體有S. pneumoniae,顯示這個方法對已接受抗生素治療的病人特別有效果[5]
  2. 高通量SNP基因分型
  3. 變異分析
  4. 基因缺失分析
  5. 模板定量
  6. 連鎖分析
  7. RNA檢測
  8. 法醫研究
  9. 飲食分析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