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天皇海山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夏威夷-天皇海山鏈(或稱夏威夷-皇帝海山鏈)由夏威夷海嶺和天皇海山組成。夏威夷海嶺包括夏威夷群島各島嶼,向西北一直到庫雷環礁;天皇海山則是北太平洋海底的一大片水下山地,包括一系列從東南向西北呈線狀排列的島嶼,間斷的海底山、環礁、淺灘、海隆和暗礁。這一海山鏈包括80多座已鑑別出的海底火山,從太平洋最西北處的阿留申海溝直到位於夏威夷島東南35公里處的鏈中最年輕的火山羅希海底山,綿延3600英里以上。夏威夷群島就是夏威夷-天皇海山鏈中突出於海平面之上的部分。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9/Hawaii_hotspot.jpg/640px-Hawaii_hotspot.jpg)
形成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f/Hawaiian_seamount_chain.jpg/640px-Hawaiian_seamount_chain.jpg)
1963年,地質學家約翰·圖佐·威爾遜為夏威夷-天皇海山鏈的起源提出假說,認為它們是在太平洋板塊向西北方向漂移時,由一個靜止不動的火山活動熱點順次形成的,因而其中越近尾部的火山島和海山,所受的侵蝕也越多。這個假說能夠解釋其他假說難以解釋的一個現象,即在鏈中有一個拐點。這個拐點標誌着太平洋板塊的運動在大約4700萬年前曾經發生過改變,其方向從偏北轉為更接近西北。因此,在地質學教科書中,這個拐點已經被用來作為板塊如何相對突然地改變其運動方向的例子。USGS的一幅表示夏威夷群島的起源(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的地圖明確地顯示出了這個拐點。
不過,較近的研究表明,這個熱點本身可能在向南移動(Tarduno et al., 2003)。Sharp and Clague (2006)對從南部和中部天皇海山鏈中的火山採得的岩石做了氬-氬測年,結果顯示,海山鏈的方向改變開始於約5000萬年前,一直持續到4200萬年前,也即太平洋板塊運動方向的改變的發生時間可能長達800萬年以上。這些都表明,夏威夷-天皇海山鏈的形成過程,可能要比教科書上的靜止熱點的解釋更為複雜。[1]
參見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