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區
士林區位於台灣臺北市北方,該區有為數頗多的外籍人士,台北美國學校及台北日僑學校、故宮博物院皆位於此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士林區位於台灣臺北市北方,該區有為數頗多的外籍人士,台北美國學校及台北日僑學校、故宮博物院皆位於此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士林區 Shilin District 舊稱:八芝蘭、芝蘭一堡 | |
---|---|
市轄區 | |
坐標:25°05′00″N 121°31′01″E | |
國家 | 中華民國 |
上級區劃 | 臺北市 |
下級區劃 | 51里995鄰 |
政府 | |
• 區長 | 洪進達(士林區區長列表) |
面積 | |
• 總計 | 62.3682 平方公里(24.0805 平方英里) |
海拔 | 290 公尺(950 英尺) |
人口(2024年12月)(108,840戶) | |
• 總計 | 264,194人 |
• 排名 | 臺灣的第13位/台北市的第3位 |
• 密度 | 4,236人/平方公里(10,971人/平方英里) |
時區 | 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
郵遞區號 | 111 |
戶政資料代碼 | 63000110 |
毗鄰 | 北投區、大同區、中山區、內湖區;新北市汐止區、金山區、萬里區、三重區、蘆洲區、五股區、八里區[1] |
網站 | http://sldo.gov.taipei/ |
士林區,前身「士林鎮」,位於臺灣臺北市北部,面積為62.3682平方公里,人口約有26.4萬人,以面積是臺北市第一大區,人口則居全市第三多。區內東北為大屯火山群,以七星山1,120公尺最高,東南部有大崙山及大直諸山,平原則分佈在西南部磺溪、外雙溪下游及基隆河、淡水河間。
士林區內有士林夜市、陽明山國家公園等景點,以及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臺灣戲曲中心、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等文教設施與機構,天母地區外籍人士居多。士林區區花為玫瑰。
士林區舊名「八芝蘭」(Pattsiran),為凱達格蘭語「溫泉」之義。在漢人尚未入墾之前,為平埔原住民族凱達格蘭族「麻少翁社」居住地。清朝時期實施堡里制,簡化其名為「芝蘭堡」(稍後再劃為芝蘭一堡)。清末時因當地讀書風氣興盛,科考人才輩出,遂改稱「士林」,有「士子如林」之涵義[2]。
1740年,屬淡水海防廳淡水保八芝蓮林庄、瓦笠庄。1760年屬淡水廳淡水保石角庄、八芝蘭林庄、瓦笠庄、毛少翁社,另設八芝蘭林街。嘉慶年間改隸淡水廳芝蘭一堡。同治年間屬芝蘭堡石角溝庄、芝蘭街、毛少翁社庄、毛少翁社及大加蠟堡社仔庄、溪州底庄[3]。1879年,屬臺北府淡水縣芝蘭一堡林口庄、員山仔庄、福德洋庄、棋林厝庄、社仔庄、洲尾庄、石角庄、南雅庄、三角埔庄、東勢庄、番仔仔庄、庄仔頂庄、草山庄、公舘地庄、菁碧庄、雙溪庄、番仔嶺庄、平頂庄、毛少翁社庄;芝蘭二堡中洲庄、溪洲庄;大加蠟堡溪洲底庄、溪沙尾庄[3]。
1895年,日治初期原臺北府改設臺北縣,本區先後屬士林辦務署、台北辦務署。1901年臺北縣裁撤,改隸臺北廳[3]。1909年,屬臺北廳士林支廳士林區芝蘭一堡士林街、林子口庄、福德洋庄、湳雅庄、石角庄、洲尾庄、三角埔庄、下東勢庄、公舘地庄、永福庄、雙溪庄、埤頂庄、菁礐庄、草山庄、七股庄;社子區之社子庄、溪洲底庄;和尚洲區之中洲庄[3]。1920年,臺北州及臺北市設立,庄改制為大字。士林隸屬臺北州七星郡,設「士林庄」。後因人口聚集,乃於1933年升格為「士林街」。
1945年,二戰結束,中華民國接管臺灣。1946年1月起,全臺灣劃分為八縣,士林鎮屬臺北縣七星區[4]:29。1947年1月,裁撤七星區,士林鎮改隸臺北縣淡水區[5]:397。1949年8月26日,成立草山管理局(1950年12月改名陽明山管理局[5]:398),士林鎮劃為該局轄區,行政區域仍屬臺北縣,仍稱「臺北縣士林鎮」[6][5]:397-398。1967年7月1日,臺北市升格為直轄市。1968年7月1日,陽明山管理局改隸臺北市,士林鎮改為「士林區」[7][5]:403。1974年1月,裁撤陽明山管理局,士林區直隸於臺北市[5]:403、405。1990年3月12日,臺北市實施第四期行政區域調整,將原屬士林區的洲美里劃歸北投區,並將原屬中山區的福樂里、康寧里[8]、明勝里及部分的劍潭里[9]併入士林區[5]:409。
年份 | 人口 | ±% |
---|---|---|
1946 | 31,130 | — |
1951 | 39,410 | +26.6% |
1956 | 48,858 | +24.0% |
1961 | 63,900 | +30.8% |
1966 | 91,560 | +43.3% |
1971 | 138,103 | +50.8% |
1976 | 186,145 | +34.8% |
1981 | 232,655 | +25.0% |
1986 | 277,338 | +19.2% |
1991 | 300,512 | +8.4% |
1996 | 294,405 | −2.0% |
2001 | 292,096 | −0.8% |
2006 | 288,212 | −1.3% |
2011 | 287,072 | −0.4% |
2016 | 289,939 | +1.0% |
2021 | 269,682 | −7.0% |
來源:
|
根據臺北市士林區戶政事務所統計,2024年底士林區戶數約10.9萬戶,人口約26.4萬人,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天玉里與永福里,2024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8,890人與1,172人[10]。
由於已知的技術原因,圖表暫時不可用。帶來不便,我們深表歉意。 |
屆次 | 姓名 | 上任日期 | 卸任日期 | 備註 |
---|---|---|---|---|
1 | 何慶熙 | 1920年 | 1922年 |
屆次 | 姓名 | 上任日期 | 卸任日期 | 備註 |
---|---|---|---|---|
1 | 潘光楷 | 1920年 | 1922年 |
任次 | 姓名 | 上任日期 | 卸任日期 | 備註 |
---|---|---|---|---|
1 | 賴克明 | 1946年2月 | 1947年1月 | 官派 |
2 | 丁雲霖 | 1947年2月 | 1949年1月 | 鎮民代表間接選舉 |
3 | 丁雲霖 | 1949年2月 | 1951年1月 | 鎮民代表間接選舉 |
4 | 郭欽智 | 1951年7月 | 1953年6月 | 民選 |
5 | 何楚義 | 1953年7月 | 1956年6月 | 民選 |
6 | 陳滿堂 | 1956年7月 | 1960年1月 | 民選 |
7 | 陳滿堂 | 1960年1月 | 1964年2月 | 民選 |
8 | 林振興 | 1964年3月 | 1968年6月 | 民選 |
屆次 | 姓名 | 上任日期 | 卸任日期 | 備註 |
---|---|---|---|---|
1 | 林振興 | 1968年7月 | 1979年7月 | 官派 |
2 | 馬兆宗 | 1979年9月 | 1988年3月 | 官派 |
3 | 陳和記 | 1988年3月 | 1993年5月 | 官派 |
4 | 林義煊 | 1993年5月 | 1994年9月 | 官派 |
5 | 陳光國 | 1995年1月 | 1999年3月 | 官派 |
6 | 葉傑生 | 1999年3 | 2004年9月 | 官派 |
7 | 林菁 | 2004年9月 | 2007年9月 | 官派 |
8 | 張義芳 | 2007年9月 | 2012年10月 | 官派 |
9 | 陳泉壽 | 2012年10月 | 2013年4月 | 官派 |
10 | 黃雯婷 | 2013年4月 | 2014年11月 | 官派 |
11 | 江慶輝 | 2014年11月 | 2021年7月 | 官派 |
12 | 洪進達 | 2021年7月 | 現任 | 官派 |
士林區公所是臺北市政府在士林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北市政府。區長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副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12]。
現今士林區行政範圍的確立,來自於1990年3月,調整行政區域,將原屬中山區的劍潭地區部分土地劃入士林區區域,同時原屬士林區的洲美里也在此時劃出並納入北投區[13]:163。
位於文林路士林橋、前街及後街一帶的都市更新爭議。事件始於王家不同意所擁有的兩塊土地和建物,包含在臺北市政府核定的都市更新範圍內,經由樂揚建設擔任實施者規劃都市更新事業計劃興建「文林苑」住宅大樓。2014年經過長期抗爭與訴訟,反對戶與建商樂揚建設達成和解,雙方簽字,樂揚建設同意撤銷所有訴訟。文林苑於2016年9月完工交屋。[20]
士林慈諴宮、士林神農宮與芝山巖惠濟宮被稱為士林地區的三大古廟。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