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塞巴斯蒂亞諾·德·皮翁博(Sebastiano del Piombo,意大利語:[sebaˈstjaːno del ˈpjombo],約1485年—1547年6月21日)是意大利文藝復興全盛期和早期風格主義畫家,也是這一時期唯一一位重要畫家,結合了威尼斯畫派的色彩,與羅馬畫派的表現力。他在家鄉的威尼斯畫派門下接受訓練,曾經做出過重大貢獻,在 1511 年前往羅馬後,則完全採用了羅馬畫派的風格,他在羅馬度過了自己的餘生。 [1]
皮翁博原名「塞巴斯蒂亞諾·盧恰尼」(Sebastiano Luciani),到羅馬後稱為「塞巴斯蒂亞諾·維尼齊亞諾」(Sebastiano Veneziano)或或「維尼齊亞諾」(Viniziano),意為「威尼斯人」。1531年,他成為教宗封印管理員,因此根據他的新頭銜piombatore獲得了綽號「德·皮翁博」(意為鉛)[2]。像米開朗基羅和阿里奧斯托這樣的朋友稱他為「巴斯蒂亞諾修士」(Fra Bastiano)[3]。他以修士的身份保管聖旨,雖然他有一個妻子和兩個孩子[4]。
年輕時,他在威尼斯曾是一位成功的魯特琴琴師,後來轉行繪畫,接受喬瓦尼·貝利尼和喬爾喬內的訓練。當他剛去羅馬時,曾與拉斐爾共事,後來又成為少數與米開朗基羅相處融洽的畫家之一,後者鼓勵他與拉斐爾競爭。他用油畫畫肖像和宗教題材,避免了佔據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大部分時間的大型濕壁畫任務。他在威尼斯和羅馬活動期間,都因為同一個城市存在明顯更偉大的畫家而有些黯然失色。在1520年拉斐爾去世後,他成為了羅馬的主要畫家。他對其他藝術家的影響受到了限制,因為他缺乏傑出的學生,而且他的作品印刷得相對較少。他主要畫肖像畫,與同時代羅馬的大師相比,他存世的作品相對較少。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