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塔瑪拉·德·藍碧嘉波蘭語Tamara de Lempicka,1898年5月16日—1980年3月18日),波蘭畫家,裝飾風藝術的代表人物之一。她活躍於1920年代和1930年代,曾在法國美國工作過。她最出名的是她以貴族和有錢人為主題的拋光裝飾風藝術肖像,以及她高度風格化的裸體畫作。

快速預覽 塔瑪拉·德·藍碧嘉 Tamara Łempicka, 出生 ...
塔瑪拉·德·藍碧嘉
Tamara Łempicka
塔瑪拉·德·藍碧嘉半身雕像
出生瑪麗亞·戈爾斯卡
(1898-05-16)1898年5月16日
波蘭會議王國華沙
逝世1980年3月18日(1980歲—03—18)(81歲)
 墨西哥 庫埃納瓦卡
國籍 波蘭
風格裝飾風藝術
運動巴黎大茅舍藝術學院
配偶塔德烏什·藍碧基
1916年結婚—1931年離婚)

勞爾·庫夫納·德·狄奧雪克
1933年結婚—1979年過世)
兒女Maria Krystyna 'Kizette' Łempicki Foxhall (daughter)
關閉

藍碧嘉出生於沙俄統治下的波蘭華沙,出生名瑪麗亞·戈爾斯卡Maria Górska),父親是律師。1911年,她的父母送她到瑞士洛桑就讀寄宿學校。1916年在聖彼得堡與律師塔德烏什·藍碧基(Tadeusz Łempicki)結婚。1918年之後因十月革命,他們一同前往巴黎。她曾與莫里斯·丹尼安德烈·洛特一起學習繪畫。她的風格融合了晚期精緻立體主義新古典主義風格,尤其受到安格爾的啟發[1]。她是戰爭期間巴黎藝術和社會生活的積極參與者。1928年她成為奧匈帝國富有的收藏家勞爾·庫夫納(Raoul Kuffner de Diószegh)男爵的情人。在1933年他的妻子去世後,男爵於1934年與藍碧嘉結婚,此後她在新聞界被稱為「帶畫筆的男爵夫人」(The Baroness with a Brush)。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她和她的丈夫來到美國,她在此繪畫了名人肖像畫以及靜物畫,並在1960年代創作了一些抽象繪畫。她的作品在二戰後不再流行,但在1960年代後期又重新藉由裝飾風藝術而崛起。她於1974年移居墨西哥,於1980年去世。應她的要求,她的骨灰灑落在波波卡特佩特火山上。

Remove ads

紀念

2018年5月16日,Google首頁塗鴉紀念藍碧嘉的120歲冥誕。[2][3]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Remove ads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