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塔茲族(俄語:Та́зы;英語:Taz people),是俄羅斯東部(主要是濱海邊疆區)的一支少數民族。塔茲人是烏德蓋人、赫哲人與漢族人於19世紀80年代通婚的結果。其民族語言是一種以漢語東北官話為主體並融合了少量烏德蓋語和赫哲語詞彙的混合語[3]:23。俄羅斯官方將此語言稱之爲塔茲語,但今天的塔茲族人更常使用俄語。
在1830年至1850年間,一批來自中國的漢族采參人開始在烏蘇里江流域活動。其中一些人定居了下來,並於當地的烏德蓋人、赫哲人通婚,從而形成了塔茲族。 後來該地區被納入了俄羅斯帝國,成為了今天的濱海邊疆區,塔茲人在此形成了其獨特的文化和經濟結構。其民族語言塔茲語雖為漢語,烏德蓋語和赫哲語的結合產物,但塔茲人不認為自己屬於烏德蓋人、赫哲人或漢人,而是有着自己獨特的民族認同。塔茲族的族名有可能源自俄語(塔茲在俄語中意為盆地),亦有說法認為,他們的族名來自於漢族對草原少數民族的蔑稱「韃子」[4]:117。
最早的關於塔茲人的俄文記載來自於俄羅斯探險家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韋紐科夫。他在1857年考察烏蘇里江流域時遭遇了這個族群,並予以記錄。他稱這個族群是由漢人男性與奧羅奇人女性通婚而來。[3]:22
二十世紀初俄羅斯帝國曾經驅逐境內的中國人。據塔茲人敘述,當年為了證明自己是原住居民而非中國移民,塔茲人需要用魚叉捕魚來證明自己身份[3]:24。
1936年蘇聯開始了大清洗。雖然塔茲人不論在族源還是在語言上和都和漢族有着很深的淵源,塔茲語更是以漢語為主體的混合語,但是在大清洗時,塔茲人堅決不承認他們的語言是漢語,亦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經過蘇聯官員審核,認為他們不需要被「處理」,於是免於大清洗的浩劫。但其實在他們與當時的中國官兵交談時,是基本沒有語言障礙的。隨着朝鮮人被驅逐,塔茲人佔據了一部分在奧莉加區、卡瓦列羅沃區和達利涅戈爾斯克城市區,被騰空的農場和村子。
1870年據統計塔茲人有約638人,1989年統計時人數為203人。[3]:23於2002年人口普查時,全俄羅斯有276位塔茲人,其中,256人生活在濱海邊疆區,他們全部會說俄語,但只有5個人會說塔茲語。據2010年人口普查,全俄塔茲人口下降到274人,會說族語的人上升到了10個,其中272人操俄語,2人操烏茲別克語,1個人會哈卡斯語,10人會講英語。這274人,其中有253人在濱海邊疆區。[1]2021年時有235人。[2]
塔茲人自從在俄羅斯東部定居後主要以農耕及畜牧為業,而非漁獵[3]:23。塔茲人傳統上穿着大清服飾。不論男女都會下地勞作,或去森林打獵。他們有時候會隨着本地土著民族的習俗,用叉、網捕撈鮭魚,然後生食,用矛、槍、陷阱捕獵鹿和野豬以獲取肉和皮草。塔茲人也會採集人參、靈芝,收割紫菜,捕撈貝類、海參等。搬到米哈伊羅夫卡村後,他們也養殖豬、雞、鴨等家禽家畜。
1920年代起塔茲人的生活方式受蘇聯(俄羅斯)影響,狩獵工具、服裝、房屋都開始俄化,塔茲人也開始使用俄語。1960年代前期,塔茲人已經使用俄語和塔茲語,塔茲語主要在家庭中使用,塔茲人與俄羅斯人通婚也有所增加,但塔茲人的生活方式仍然與俄羅斯人有明顯不同。[3]:24,25
年輕一代塔茲人的衣着已經和現代俄羅斯人沒什麼區別,但是特殊場合,比如葬禮的時仍然會穿上黑色的傳統服飾。時至今日族中的老年人還是習慣穿着傳統服飾。他們的飲食和中國北方有着相近之處,其特色食品有蒸麵皮,餃子,盒子餡餅,土豆燉肉等。
根據1950年左右的記錄,當時塔茲人的姓氏來自漢語。有的姓氏是單音節,如「Lan」、「In」(本段使用的拼音是俄文的拉丁轉寫),但大多為多音節,例如,最初有同族的名為「U Laj-si和U Bo-lin」兩個男子,後來轉為兩家的姓氏Ulajsi和Ubolin。[4]:73,83
塔茲族的傳統信仰結合了佛教,薩滿信仰和祖先崇拜。他們相信人死了之後靈魂會進入輪迴。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簽訂後,烏蘇里地區歸屬俄羅斯帝國,塔茲族開始改信東正教。目前,塔茲族主要信仰東正教。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