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爾的臥室》(法語:La Chambre à coucher,荷蘭語:Slaapkamer te Arles)是19世紀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梵高所創作的三幅相似畫作的標題。這三幅畫創作時間在1888年11月至1889年夏天之間,目前分別由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美國芝加哥芝加哥藝術博物館,以及法國巴黎的奧賽博物館展出。
在三幅畫作當中,描繪了梵高居住的臥室,地點在法國阿爾勒的拉馬丁廣場(Place Lamartine)2號右翼,這裏被稱為黃房子(Yellow House)。畫中,右邊的門可通往樓梯間,左邊可通往客房,梵高的好友保羅·高更曾在1888年10月下旬起在這裏住了九個星期。床旁邊的窗戶外為拉馬丁廣場[1]。
作品簡介
梵高於1888年10月中旬時,開始了《在亞爾的臥室》第一個版本的創作。梵高向他的弟弟西奧解釋了他作畫的構想,色彩與繪畫的手法,在信中並附上了繪畫的草圖[2]。
梵高寫信給西奧之後,他又寫了一封信給他的好友高更,在信中,描述了構圖的想法,同上也附上了繪畫的草圖。[3]梵高在信中解釋說,此版本在牆上掛着梵高他的朋友尤金·博赫(Eugène Boch)和保羅·尤金·米勒(Paul-Eugène Milliet)的肖像。尤金·博赫的肖像被稱為《詩人》(The Poet),保羅·尤金·米勒的肖像則被稱為《情人》(The Lover)[4][5]。
1888年12月13日,梵高割掉了自己的左耳;1889年3月,梵高被強行送進阿爾勒的醫院,以治療他的精神疾病。在醫院中,1889年4月,梵高創作了《在亞爾的臥室》的第二個版本,並原始畫作寄給了他的弟弟西奧,但此畫作因隆河發生洪水氾濫事件而損壞。西奧建議他依據原始畫作,再重畫一張並寄回給他。梵高於1889年9月再重畫一次。隨後,包含損壞的原始畫作與重畫的畫作兩者均寄給西奧。[6][7][8]
1889年夏天,梵高為他的母親和他的妹妹威爾(Wil)畫一張較小尺寸的畫作,為《在亞爾的臥室》第三個版本。畫作於1889年9月下旬完成。在這個版本當中,右方牆上掛的兩張肖像中,左邊的一幅讓人想起梵高的《自畫像》。右邊的一幅則無法與梵高的任何作品有關聯[9]。
收藏與展出
《在亞爾的臥室》第一個版本一直都是梵高家族的財產,由梵高的侄子文森·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創立的梵高基金會(Vincent van Gogh Foundation)所收藏,並由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永久租借。第二個版本在1926年由海倫·伯奇·巴特利特紀念館所收藏,並捐贈給芝加哥藝術學院。第三個版本曾經由梵高的姐姐威爾所擁有,後來被日本的松方正義收購。二戰之後,經由法國與日本的協定,於1959年成為法國的國家收藏品,並在法國巴黎奧賽博物館永久展出。2016年,三個《在亞爾的臥室》版本藉由芝加哥藝術學院舉辦的「梵高的臥室」的展覽中聚集在一起展出,展覽中同時展出其數碼化重建版本。[10][11]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