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圓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岩石圓頂(阿拉伯語:قبة الصخرة ;希伯來語:כיפת הסלע)是一個伊斯蘭教聖地,穆斯林稱為「al-Haram al-Qudsi al-Sharif」(阿拉伯語:الحرم القدسي الشريف,意為高貴的庇護所[2]);猶太人和基督徒稱為「Har ha-Bayit」(希伯來語:הר הבית,聖殿山);位於耶路撒冷舊城聖殿山,於阿克薩清真寺近處,是耶路撒冷最著名標誌之一。岩石圓頂覆有精美花紋跟古蘭經文的藍色系彩釉陶磚及金制穹頂。
岩石圓頂 | |
---|---|
قبّة الصخرة | |
基本資訊 | |
位置 | 耶路撒冷 |
座標 | 31°46′41″N 35°14′07″E |
宗教 | 伊斯蘭教 |
行政 | 耶路撒冷伊斯蘭瓦合甫 |
建築詳情 | |
建築類型 | 聖殿 |
建築風格 | 倭馬亞建築 |
建立時間 | 建成年代 688–692[1] |
詳細規格 | |
穹頂 | 1 |
宣禮塔 | 0 |
地圖 | |
雖然常被誤解為清真寺,但岩石圓頂並不是清真寺,而是伊斯蘭教的聖殿(maqam)[3][4]。岩石圓頂的建造起因依然有爭論[4]。阿拔斯王朝建立後,部分穆斯林歷史學家聲稱岩石圓頂是阿卜杜勒·馬利克為了取代麥加的克爾白而建造的,但現代很多歷史學家多不認同此觀點[4]。也有說法認為岩石圓頂是為紀念伊斯蘭教先知穆罕穆德夜行登霄、為彰顯伊斯蘭教的地位、或為迎接審判日所建[4][5]。
岩石圓頂於688年到691年,由第5任哈里發阿卜杜勒-馬利克在伊斯蘭教二次內戰期間下令建造,在猶太教第二聖殿的原址上建成。猶太教第二聖殿在公元70年羅馬人圍攻耶路撒冷時被摧毀。
岩石圓頂的建築風格和馬賽克都是以拜占庭教堂和宮殿為藍本,但岩石圓頂的馬賽克不包含任何人類或動物的形態,而是以阿拉伯文字和植物圖案為特色,夾雜着珠寶和皇冠等物品的圖像[4]。八角形拱廊周圍有阿拉伯宗教銘文[4]。岩石圓頂的外貌在鄂圖曼時期和現代時期都有很大的變化[4],特別是在1959-61年和1993年增加了鍍金屋頂。該結構的八角形平面可能受到了拜占庭聖母座教堂(希臘語稱為 Kathisma,阿拉伯語稱為 al-Qadismu)的影響,該教堂建於451至458年間,位於耶路撒冷和伯利恆之間的道路上[6]。岩石圓頂的原穹頂於1015年倒塌,1022-23年重建,是現存最古老的伊斯蘭建築之一[7]。
岩石圓頂的奠基石在亞伯拉罕宗教中具有重大的意義,它被認為是上帝創造世界和第一個人類亞當的地方[8],也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試圖獻祭其子以撒的地方[4],是耶路撒冷聖殿至聖所的所在處[5]。故此,猶太人在祈禱時都會朝向它。傳統上,穆斯林相信岩石圓頂中間的岩石就是穆罕默德夜行登霄,和天使吉卜利勒一起,到天堂見到真主的地方[9][4]。該地在中世紀曾為十字軍的駐地,並曾作為基督教教堂使用[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