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条隆謌四条隆謌(しじょう たかうた,1828年10月17日—1898年11月24日),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到明治时代的华族、陆军军人。官至陆军中将正四位勋二等侯爵,曾担任元老院议官、贵族院议员。是权大纳言四条隆生的三男,权大纳言醍醐辉久的孙子。名列安政勤王八十八廷臣之一。 幕末,四条隆謌作为攘夷派
圓山四條派圓山・四條派(まるやま・しじょうは)是江戶時代後期開始,在京都以圓山應舉為祖的圓山派和以吳春為祖的四條派的合稱。也稱作四條・圓山派。 圓山派之祖圓山應舉的寫生畫風,加上四條派之祖吳春的影響,後世稱作「圓山・四條派」,但是,實際上,吳春是以與謝蕪村的文人畫(南畫)為基礎,所以也被認為和圓山派、四條派是別的流派。
安条克四世派的伊阿宋逐出。安條克闻讯立即率領大軍鎮壓叛亂,攻陷耶路撒冷,處死許多猶太人,並恢復了墨涅拉俄斯的職位。 在安條克離開埃及後,雖然埃及兩位托勒密王爆發些許小衝突,但兄弟倆最終和解,同意一同對抗安條克四世。前168年,安條克派艦隊攻下賽普勒斯,並率領一支大軍再度入侵埃及。這次安條
建制派 (香港)派。 建制派在立法局引入直選以來直至主權移交後的立法會換屆選舉中,得票率只有約三至四成,較民主派的六至七成得票率為低。但主權移交後在立法會選舉的優勢不斷增加,到2016年立法會選舉,建制派得票較主權移交初期已上升逾7成至87萬新高。建制派並通過結合選舉委員會和功能界別議席來控制立法會。 建制派
琳派琳派(りんぱ),也稱做「光琳派」,由遣唐使小夜原子从中国将唐代的佛画传入日本,是日本桃山時代後期興起活躍到近代的造形藝術流派。由本阿彌光悅和俵屋宗達創始,尾形光琳、乾山兄弟發展集大成,之後由酒井抱一、鈴木其一在江戶確立。琳派以大和繪的傳統為基盤,将工艺设计与绘画技法相结合。相對於狩野派、圓山・四條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