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唐話(語言)和唐山(地域)概念對應。原指唐朝九州地區的百姓,主要指稱漢族,後常被用來指稱漢族及華人[1]。北方草原民族又稱之「桃花石」。

Quick Facts 漢語名稱, 漢語 ...
唐人
漢語名稱
漢語唐人
韓語名稱
諺文당인(唐人)
日語名稱
漢字 唐人と じん / 唐人から びと
Close

明朝之後,得知國外有稱中國為唐人的異稱,於是出現海外移民稱唐人的現象[2]清代廣東人閩南人福州人客家人在移居海外時,常會稱自己為「唐人」,或稱來自「唐山」,因此這些移民的聚居地被稱為唐人街。在中華民國成立後,受到中國民族主義中華民族思想的影響,「華人」的稱呼被廣泛使用,使得「唐人」一詞有式微的傾向。

漢代與唐代

日本學者岡田英弘川本芳昭森安孝夫等人認為,由於與北方胡人文化混合,唐朝時的漢人,與漢朝時的漢人在文化定義上已有不同,形成了新的文化特性,因此可稱唐代漢族為唐族[3]

據基因研究指出,現代北方漢族人的父系遺傳結構至遲在3000年前已奠定[4]

歷史

唐朝之前,「秦人」與「漢人」等詞被用於稱呼漢族及其後裔。

到了唐代,由於舉國文化的開放程度有所提升,中國漢人與外國通商日益頻繁,再加上其國力的強盛,使得大唐帝國的一切在海外均被以「唐」字加稱,如「唐人」、「唐語」、「唐字」、「唐山」等等,並延續至今。當時的文人沈亞之在「進士策問」中,就以「唐人」來稱呼中國人[5][6]。《新唐書[7]元代島夷志略[8]、《明史[9]等書皆有使用過「唐人」作為當時漢人之稱呼。

日本直到安土桃山時代,仍以「唐土」或「唐國」來稱呼明朝清代康熙年間,王士禛任職禮部之時,荷蘭暹羅大城王國)等國家仍然稱呼中國人為「唐人」[10]

海外僑民代稱

唐代以來,閩粵港口貿易興起,與西洋交通最頻密,而自稱大唐人。[11]另一種說法是「唐人」為清朝閩粵人對清朝海禁令不滿,流亡後自稱唐人。唐人普遍指代海外華人,又衍生「唐人街」一詞 (China Town直譯「中國城」)。「華人」一詞在海外普遍不如「唐人」常用。

日本在19世紀中期之後稱中國人為「唐人」。由於歷史原因,印尼官方一直稱呼華人作「Orang Cina」,直翻為「支那人」,此一稱呼被印度尼西亞華人普遍認為是一種歧視的象徵。為了修補及改善與當地華人的關係,印尼政府於2014年頒佈法令,改稱華人作「Orang Tionghoa」,「Tionghoa」發音取自於福建話中華」。[12]

參見

註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