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爾德·安東·舒麥加(德語:Harald Anton Schumacher,1954年3月6日—),出生於德國的迪倫,通常被稱作東尼·舒麥加(Toni Schumacher)。是20世紀80年代德國著名的門將,也是當時德國國家足球隊的一員,在此期間,他幫助德國獲得1980年歐洲國家盃冠軍,1982年、1986年世界盃亞軍。在1982年世界盃的準決賽德國對陣法國的比賽中,他因撞倒帕特里克·巴蒂斯頓而備受爭議。
在場上,他是一個優秀的門將,也是最早能單手拋球至對方半場的門將之一。
他的現任妻子是賈斯明·舒麥加,他們育有一女。此外,他還有一個兒子和女兒是與他前任妻子馬利斯·舒麥加所生。
球會生涯
舒麥加於1962年在家鄉球隊黑白迪倫(Schwarz-Weiß Düren)出道。1972年舒麥加以西德青年國腳身份加盟科隆,協助球隊贏得一屆德甲冠軍(1977/78年)及三次德國足協盃(1977年、1978年及1983年)。1987年由於其自傳涉及沒有證據的德國球員服藥指控,科隆將他解僱。於1987/88年球季短暫效力史浩克04一季後,舒麥加轉戰土耳其,加盟費倫巴治。自土耳其返國後,舒麥加效力拜仁慕尼黑,因一、二號門將相繼受傷,舒麥加取得8次上陣機會。1992年舒麥加正式退役並在拜仁慕尼黑擔任門將教練。其後舒麥加轉投多蒙特,同樣任職門將教練,於1995/96年球隊奪得聯賽冠軍的球季,舒麥加在季未客串一場把守獨木關。
國際賽生涯
舒麥加在1979年至1986年這10年間一共為德國國家隊出場76次,包括15次世界盃資格賽以及14次世界盃決賽階段的出場記錄。
哈拉爾德·舒麥加在1982年世界盃準決賽中與法國入替上陣的後衛帕特里克·巴蒂斯頓相撞。雙方相向爭搶一個長傳球時,巴蒂斯頓比舒麥加更先搶到了點,將球踢向了舒麥加的左後方的球門。舒麥加跳起並將他的雙手舉在空中,仿佛在嘗試阻止球的前進,儘管球已經在他的身後。最終他撲向巴蒂斯頓,用臀部撞倒了對方,並且肩部碰到對方的下巴。[1] 被撞後,巴蒂斯頓仰面倒地,不得動彈,他的兩顆牙齒被撞斷,椎骨也受到了損傷,他當場接受了輸氧。[2]事後,柏天尼說他當時以為巴蒂斯頓已經死了,因為他沒有脈搏並且臉色蒼白。[3]當值主裁,荷蘭人查爾斯·科沃爾給予了德國一個門球,因為他認為巴蒂斯頓被撞時球已經出界。在加時賽後,比數為3:3,最後,德國憑藉十二碼大戰獲得勝利,但德國最終在決賽不敵西歐另一勁旅意大利而無緣冠軍。賽後,BBC評價這個判決為「世界上最差的判決」。[4]
在1986年世界盃德國再次遭遇法國,巴蒂斯頓說他已忘記和原諒那次碰撞。但他說他不敢再靠近舒麥加,他會和舒麥加保持40米以上的距離。舒麥加未就此作出評論。[5]
自傳
1987年,哈拉爾德舒麥加出版自傳《開場哨響》(Anpfiff),並在多個國家發行,包括法國。內容包括舒麥加對與巴蒂斯頓相撞的看法,書中,他堅持他撞上巴蒂斯頓的行為並沒有犯規,他只是想取得那個球而已。
這本書引發了極大的轟動,書中指出了一些德國運動員在1986年世界盃期間的不良行為,其中包括濫用藥物,但並未被證明。這導致他被國家隊開除,並且離開了他長期效力的科隆。
球場以外
榮譽
- 國家隊
- 科隆
- 費倫巴治
- 土耳其超級聯賽冠軍:1988/89年;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