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利舍夫工廠(烏克蘭語:Завод імені В. О. Малишева,羅馬化:Zavod imeni V.O. Malysheva,縮寫:ЗІМ / ZIM),前稱以V.A.馬利舍夫命名的哈爾科夫運輸機械製造廠(俄語:Харьковский завод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я имени В. А. Малышева),是烏克蘭國內規模最大的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企業,產品包括坦克、裝甲車、柴油機、柴油機車、農業機械、採礦設備等重型機械,公司總部位於烏克蘭哈爾科夫。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6年1月28日) |
歷史
馬雷舍夫工廠前身為哈爾科夫機車工廠(Харківський паровозобудівний завод),創立於1895年。
哈爾科夫機車廠在1923年設計並製造了共產主義履帶拖拉機,該廠擁有生產履帶車輛的生產設備和一定的經驗,這為建立坦克生產線奠定了良好基礎。
1927年12月,哈爾科夫機車廠的拖拉機設計師組成了坦克設計小組,由伊萬·N·亞歷克先科領導。項目代號1-12-32。這個新組建的T2K設計局後來演變為莫洛佐夫機械設計局。1928年更名為哈爾科夫共產國際機車工廠。1929年底項目原型車,即T-12快速雙炮塔坦克下線,改進通過國家試驗後命名為T-24坦克。1931年量產,成為蘇聯繼列寧格勒之後第二個坦克製造基地。
1931年9月底製造出OBT(實驗型快速坦克)實驗車,定型後稱為BT-2型快速坦克。不斷改進改型演變出BT-4坦克、BT-5坦克、BT-7坦克。
1936年下半年,哈爾科夫共產國際機車工廠被命名為183工廠。T2K坦克設計局更名為KB-190設計局。研製了安裝V-2柴油機的BT-7M以及換裝76.2毫米主炮的BT-7A型坦克。
1940年1月,T-34中型坦克的第一輛原型車下線,1940年6月量產。
蘇德戰爭爆發後,1941年9月12日,根據蘇聯政府的第667/SGKO號決議,183廠開始分批疏散到內地。1941年9月19日進行了第一次疏散,目的地是下塔吉爾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區的烏拉爾汽車廠合併成立了新的183廠(烏拉爾坦克工廠)。1941年12月,新廠的第一輛T-34坦克下線。1942年4月,該廠坦克產量已經超過了戰前水平。
1945年6月,部分人員回遷哈爾科夫,在原廠址成立了75工廠,試製T-44坦克。1948年75工廠開始量產T-54坦克。
1957年更名為馬雷舍夫工廠,是以蘇德戰爭期間的蘇聯坦克工業人民委員維亞切斯拉夫·亞歷山德羅維奇·馬雷舍夫命名。
產品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