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南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周子南君(前113年-大約310年),也叫做衛公漢武帝時代尊儒術復古後,於元鼎四年(前113年)分封,是中國史上「尊二王備三恪」政策的一部分。

周子南君國(衛公國)一直延續到西晉,約在東晉時期絕封。

緣起

上古封建社會時代,通常是滅其國而不絕其封,故往往在軍事勝利後並不斷絕該國的繼嗣,而是另立新君或者遷望它地,而使其祖宗得以血食祭祀

秦始皇統一後,停止分封制實行郡縣制漢高祖劉邦統一天下後雖然對古代朝代設置祭祀,但並沒有封地建立宗廟。到了漢武帝時代,因為獨尊儒術,儒家思想的「興滅國繼絕世」得以有限推行,於是在元鼎四年(前113年)封周朝之後姬嘉為周子南君,以祭祀周朝先君。

這種制度在後來通稱封「二王三恪」之後。

姓氏

司馬遷. 周本紀. 史記. [-61].記載漢武帝封姬嘉為周子南君,臣瓚認為姬嘉是衛國國君的後裔,為子南氏。祖先是衛靈公之子公子郢,字子南,後來賴魏國之力篡奪國君之位。但顏師古和王先謙都認為姬嘉不是衛國後裔。[1]

沿革

  • 周子南君:元鼎四年(前113年)十一月丁卯,姬嘉以周后被封為周子南君,三千戶,地在長社,三十里,地位相當於列侯。其孫姬當於地節三年(前67年),因指使家奴殺家丞,被棄市,封國被撤消。
  • 周承休侯:元康元年(前65年)三月丙戌,姬當的弟弟姬延年封為周子南君,初元五年(前44年)正月,改封號為周承休侯,位在諸侯王之下,並受賜諡號。
  • 周承休公:姬延年的曾孫姬黨為周承休侯時,綏和元年爵位升格為周承休公,封地滿百里。
  • 鄭公元始四年,改為鄭公
  • 章牟公王莽篡位後,改為章牟公(《外戚恩澤侯表》作章牟公《王莽傳》作章平公)。
  • 周承休公建武二年(26年),東漢王朝建立後,又被改為周承休公。
  • 衛公:建武十三年(37年),改為衛公,位在宋公下,褒成侯上。西晉泰始三年(267年)朝議,太常上博士劉憙等認為衛公在三恪之數,應降爵為侯[2],但並未施行[3]

衛國大約在永嘉之亂後被滅國,東晉成帝曾經詔求衛公之後續封[4],但是詳情已經不得而知。

封地

世系

周子南君[衛公]世系
爵號[爵位] 諡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周子南 姬嘉 前113年-前107年(6年)
周子南 姬置 前107年-前87年(24年)
周子南 姬當 前83年-前67年(16年)
周子南君 姬延年 前65年-前44年
周承休 前44年-前36年
周承休 姬安 前36年-
周承休 姬世 前23年-
周承休侯 姬黨 前15年-
周承休 前8年-
鄭公 4年-
章牟 8年-
章牟 姬常 14年-
周承休 26年-
周承休 姬武 29年-
37年-

其後世系不詳。司馬氏篡奪曹氏建立晉朝後,尚有衛公姬署,薨於泰始七年[3]。東晉曾經詔求衛公、宋公之後。

世系圖

 
 
 
 
周子南君姬嘉
 
 
 
 
 
 
 
 
 
 
 
 
 
 
 
 
周子南君姬置
 
 
 
 
 
 
 
 
 
 
 
 
 
 
 
 
 
 
 
 
 
 
 
 
 
周子南君姬當
 
 
 
 
 
周子南君
周承休考侯姬延年
 
 
 
 
 
 
 
 
 
 
 
 
 
 
 
 
 
 
 
 
周承休質侯姬安
 
 
 
 
 
 
 
 
 
 
 
 
 
 
 
 
 
 
 
 
周承休釐侯姬世
 
 
 
 
 
 
 
 
 
 
 
 
 
 
 
 
 
 
 
 
周承休侯
周承休公
鄭公
章牟公姬黨
 
 
 
 
 
 
 
 
 
 
 
 
 
 
 
 
 
 
 
 
章牟公
周承休侯姬常
 
 
 
 
 
 
 
 
 
 
 
 
 
 
 
 
 
 
 
 
周承休侯
衛公姬武

國相

衛公國置「相」一人,相當於縣令長。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