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国数学家(1919-2017)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吳文俊(1919年5月12日—2017年5月7日),男,漢族,浙江嘉興人,出生於上海,中國著名數學家。
吳文俊的研究工作涉及到數學的諸多領域,其主要成就表現在拓撲學和數學機械化兩個領域,他為拓撲學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的示性類和示嵌類研究被國際數學界稱為「吳公式」、「吳示性類」、「吳示嵌類」。其創立的吳消元法至今仍被國際同行廣泛引用。
1940年畢業於交通大學,隨後在一所中學任教。1945年在浙江之江大學任教。1946年,陳省身將他招入中央研究院數學所,指導他進行拓撲學研究。1947年赴法求學,1949年獲得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博士學位。1951年返回中國大陸,被聘為北京大學數學系教授。1952年,任中國科學院數學所研究員。1980年,調往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1998年,轉入新成立的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1]。
從1946年到1951年,主要從事施蒂費爾-惠特尼示性類的研究工作。從1953年到1957年,主要從事龐特里亞金示性類的研究工作。其後,轉向示嵌類的研究。1971年文革期間,吳文俊被下放到北京海淀區學院路附近的北京無線電一廠強迫勞動,巧合下碰上70年代後期計算機技術大發展的背景,他深深着迷於此,吳文俊因而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數學的傳統的算法化思想,轉而研究幾何定理的機器證明,徹底改變了這個領域的面貌,是國際自動推理界先驅性的工作,被稱為吳特徵列方法,產生了巨大影響。吳文俊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國際領先成果並已應用於國際上當前流行的符號計算軟件方面。
1985年至1987年任中國數學會理事長。1992年至1994年任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主任。1979年至1998年任全國政協委員、常委。1993年開始任中國科學院系統所名譽所長。2002年當選國際數學家大會主席。
2017年5月7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8歲[2]。2019年9月16日被追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3]。
曾獲得多項國內外獎:1956年獲首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957年增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0年榮獲第三世界科學院數學獎;1993年獲陳嘉庚科學獎數理科學獎;1994年獲首屆香港求是傑出科學家獎;1997年獲自動推理領域最高獎埃爾布朗獎;2000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6年獲邵逸夫獎數學科學獎。
編號第7683號小行星被永久命名為「吳文俊星」。
吳公式是:[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