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吳國倫(1524年—1593年),字明卿,號川樓子、南嶽山人。湖廣省武昌府興國州尊賢坊人(今屬湖北省陽新縣浮屠鎮吳智村),明朝文人、政治人物,「後七子」之一。
嘉靖三年甲申正月二十一日出生。[1]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湖廣鄉試第一名。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聯捷庚戌科三甲184名進士。[2][3]初授中書舍人,三十四年五月選擢兵科給事中。因觸忤嚴嵩,次年三月被謫為江西按察司知事,又移南康府推官等,二年後離去。後來嚴嵩垮台,復起為建寧府同知,歷任邵武知府[4]。
隆慶初年(1567年)十一月科道糾拾,調簡僻,改任高州知府。吳上任後,訓練兵士,抵禦倭寇來犯。五年十二月升任貴州提學副使,萬曆二年(1574年)六月升河南左參政。後罷歸,「歸田後聲名籍甚,求名之士,不東走太倉,則西走興國。」[5]萬曆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三日(1593年7月21日),病逝家中,享年七十。[6]葬州城東北十里外的陳埠老鸛嘴。
吳國倫有詩名,為後七子最長壽者,王世貞稱他:「能求詣實境,務使首尾勻稱,宮商諧律,情實相配。」宗臣《報李於鱗》說:「吳生無賴,耳目縱橫,意常駕僕,僕發短心甚。頗得意於此生。此生矯厲。非僕當之,幾負矣。」李攀龍亦批評他:「足下自謂宗、謝所不及,而梁、徐未遠過也。明卿、明卿無賴哉!三子者不可謂非海內名家矣!」
著有《藏甲岩稿》、《甔甀洞稿》54卷,《續稿》27卷、《陳張事略》、《吳川樓集》、《續吳川樓集》、《春秋世譜》、《訓初小鑒》等。
曾祖吳澄;祖父吳義;父吳顏。母李永感下[8]。娶陳氏(1525年-1553年),贈恭人,無子;繼室舒氏,封恭人,生三子:工良、牧良、士良。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