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后翼棄兵(Queen's Gambit; Aleppo Gambit[1])是一種國際象棋的封閉性開局方式,走法為
| |||||||||||||||||||||||||||||||||||||||||||||
走法 | 1.d4 d5 2.c4 | ||||||||||||||||||||||||||||||||||||||||||||
---|---|---|---|---|---|---|---|---|---|---|---|---|---|---|---|---|---|---|---|---|---|---|---|---|---|---|---|---|---|---|---|---|---|---|---|---|---|---|---|---|---|---|---|---|---|
ECO編號 | D06–D69 | ||||||||||||||||||||||||||||||||||||||||||||
誕生 | 1497年之前 | ||||||||||||||||||||||||||||||||||||||||||||
母局 | 封閉性開局 | ||||||||||||||||||||||||||||||||||||||||||||
Chessgames.com |
其中的d4 d5即為封閉性開局,之後白方應c4即為后翼棄兵,由於c4(后翼)的兵可能會被吃子,因此得名。
后翼棄兵是幾種最古老的開局方式之一,在1490年的哥廷根手稿中就有提到此開局方式,不過在1873年維也納國際象棋聯賽起,后翼棄兵的開局方式才比較常見。
當威廉·斯坦尼茨及西格貝特·塔拉什開始研究國際象棋理論時,后翼棄兵開始受到歡迎,在1920一至1930年之間到達頂點,1927年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中由何塞·勞爾·卡帕布蘭卡及亞歷山大·阿廖欣對弈的34場棋局中,只有二場未使用后翼棄兵開始。不過在二次大戰之後,由於黑方較常使用印度防禦(1.d4 Nf6)的方式開局,不用雙后兵開局(1.d4 d5)的方式開局,因此后翼棄兵的使用率下降[2]。不過后翼棄兵還是許多國際象棋特級大師開局策略中重要的一部份。
白方下 2.c4,試圖要用后翼的兵(c列的兵)來交換中央的兵(黑方d列的兵),用e2–e4來支配棋盤的中心。有些研究者認為后翼棄兵不算是真正的棄兵,因為白方後來仍可以將黑方的c4兵吃子。
后翼棄兵的目的是為了控制棋盤中心[3]。有許多變局,但黑方的回應常見的是以下三種應法:
以下的變例較少被採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