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宰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前559年(周靈王十三年、魯襄公十四年、衛獻公十八年),衛獻公因為孫氏驅逐而逃到齊國。右宰穀先跟從衛獻公,後來又逃回衛國,衛國人要殺掉他。他辯解說:「我過去出逃不是心甘情願的。就像我穿的是狐皮衣、羊皮袖子(比喻自己善多惡少)。」於是衛國赦免了他。衛國立公孫剽為國君,即衛殤公[1]。前547年(周靈王二十五年、魯襄公二十六年、衛殤公十二年)衛獻公派子鮮為自己謀求再登君位,子鮮把獻公的命令告訴甯喜,甯喜告訴右宰穀。右宰穀不同意,說:「你得罪了兩個國君,天下誰能收容你?」甯喜說:「我在先人那裏接受了命令,不能三心二意。」右宰穀說:「我請求出使去觀察一下。」於是就在夷儀進見衛獻公。回來後,對甯喜說:「國君在外已十二年了,卻沒有憂愁的樣子,也沒有寬容的話,還是原來那樣的人。如果不停止讓他復位的計劃,我們離死就沒有幾天了。」甯喜說:「有子鮮在那裏。」右宰穀說:「子鮮在那裏,有什麼用?最多不過他自己逃亡,又能為我們做些什麼呢?」甯喜沒有同意。孫文子這時在戚地,孫嘉去齊國聘問,孫襄留在都城。二月初六日,甯喜、右宰穀攻克孫氏,孫襄受傷而死。二月初七日,殺死了衛殤公和太子角[2]。衛獻公復位後,擔心甯喜把持朝政,前546年(周靈王二十六年、魯襄公二十七年、衛獻公後元年)夏,公孫免餘再次攻打甯氏,殺死了甯喜和右宰穀,在朝廷上陳屍[3]。《漢書·古今人表》將他定位四等中上[4]。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