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台北市地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古亭(臺灣話:Kóo-tîng),位於臺北市西南方,為市中心通往文山、新店的交通要衝,也是古時自新店溪取水的霧裏薛圳和瑠公圳流入臺北盆地時必經之地。清代、日治時期即有古亭庄、古亭村庄、古亭村大字及古亭町。現在的古亭在中正區南部與大安區西部一帶,為臺北南區重要的核心地帶,西有家具街(南昌路)、舊貨街(廈門街)、舊書街(牯嶺街),東有臺灣師範大學與師大夜市。臺北捷運於此處設有古亭站。
一說地名來是穀倉,但閩南語「古」與「穀」明顯不同音,且從古契字的用字可知兩字從未混用。另一說是為防範新店的原住民出草而設立鼓亭,《乾隆臺灣輿圖》已有此「鼓亭村」的記載,台灣省文獻會採用此說法。。當時1753年郭錫瑠已經在新店青潭溪設置水圳的取水口而與原住民交戰,原漢衝突的前線早已前進到新店一帶。而民間預警是慣用鳴鑼。還有說法是新店溪古代以漁業資源聞名,和大園區的古亭、萬里區的鼓亭有相同的地理環境。因此古亭的「古」很可能來自「罟」,而「罟亭」則可能是先民對「罟寮」的另一種稱呼。[1]
另一個新的說法為「孤壇」雅化而來。所謂的「孤壇」就是祭拜無名孤魂的地方,此區域內有兩座「地府陰公廟」,但此說法因年代久遠尚須考究。[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