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育生物學(英語:Developmental biology)是對於生物體生長和發育過程的研究。發育生物學研究基因對細胞生長,分化和形態發生(Morphogenesis)的調控,這些過程使生物體形成組織和器官。胚胎學(Embryology)有時被比較明確地規範到生物體單一細胞階段,到獨立個體之間的研究。直到20世紀,胚胎學是一個比較偏重述敘的科學。時至今日,胚胎學或發育生物學處理討論一個生物體,如何形成個體正確及完整形態的各個步驟。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後,發育生物學的研究主要着重於分子和細胞生物學水平上的胚胎學。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8年2月24日) |
演化發育生物學的相關領域主要在1990年代形成,這是由分子發育生物學和演化生物學而來,研究不同物種間發育過程的差異性。經常被使用在發育生物學上的動物模式,有線蟲 (Caenorhabditis elegans)、黑腹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斑馬魚(Danio rerio)、小鼠(Mus musculus)和擬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或稱阿拉伯芥)。發育生物學的研究結果,可幫助瞭解染色體異常引起的發育不全,例如唐氏症。
發育的分子機制
在20世紀中,許多與胚胎發育有關的分子都被定義出來。轉錄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是細胞中基因表現的關鍵調控者。在不同的細胞中,如上皮細胞、肌肉細胞、神經細胞等,因為轉錄調控而有不同的蛋白質表現。轉錄因子受到細胞核外,訊息傳遞路徑(signaling transduction pathway)的影響。訊息傳遞路徑通常包括了受體(receptor)和它的配體(ligand),並有其他酵素,如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s)介入。
模式生物
利用不同的模式生物來進行實驗,對於結果會有不同的差異是眾所周知的事,因此,要如何選擇適當的生物,來進行生物體內研究,也是生物學和生物醫學一個重要方向。利用模式生物來發現、確認,可以對於疾病的治療、防治達到更佳的效果,進而發展更新的藥物。
模式生物的選擇,要考慮到生物的多胎性、生命週期長短、生物體型或胚胎大小是否利於觀察、品種特異性、能供大部分研究者使用、能運輸至國外、能精確控制疾病或病變的再現性。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Developmental Biolog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y Scott Gilbert (Online textbook).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