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者》 (法語:L'Homme révolté)是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的一部散文作品,出版於1951年。文中從形而上學和歷史兩個角度討論舉事革命,尤其是西歐社會。加繆綜合研究了許多作家和藝術家,例如伊壁鳩魯盧克萊修薩德侯爵黑格爾陀思妥耶夫斯基尼采麥克斯·施蒂納安德烈·布勒東等人,在革命中的歷史。加繆考察了西方思想史和藝術史上的一些反文化人物和運動,指出它們都對革命思想和哲學的全面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這部作品一直廣受歡迎,影響了現代哲學家和作家,如保羅·伯曼等人。

Quick Facts 《反抗者》, 原名 ...
《反抗者》
原名L'Homme révolté
作者阿爾貝·加繆
類型書面作品[*]
語言法語
主題舉事 編輯維基數據
發行資訊
出版時間1951年 編輯維基數據
出版地點法國
Close

弗雷德·羅森研究了西蒙娜·韋伊的思想對加繆《反抗者》的影響[1],而喬治·菲勒分析了加繆與尼采哲學的相似之處[2]

主題

加繆在《反抗者》中的主要論點之一涉及叛亂和革命的動機。雖然這兩種行為在大多數方面截然不同,但都源於人類對規範性正義的基本拒絕。如果人們對當時的司法實踐不再抱有幻想,加繆認為他們就會反抗。因此,這種反叛是人類心靈不斷尋求澄清,與世界明顯毫無意義的本質,兩者之間基本矛盾的產物。加繆認為這是一種荒謬,是愚蠢,加繆得出結論,這種荒謬感性自相矛盾,因為當它聲稱什麼都不相信時,它相信自己的抗議,和抗議者生命的價值。因此,這種感性在邏輯上是一個起點,不可抗拒地超越自己。另一方面,在反抗的先天衝動中,我們可以推導出一些價值觀,使我們能夠確定謀殺和壓迫是非法的,並得出結論「希望新的事物」。

《反抗者》中另一個突出的主題是,是人類完美性的嘗試必然失敗。通過各種名義的革命,特別是法國大革命的檢驗,加繆認為,大多數革命都涉及對歷史和超驗價值的根本否定。這些革命者的目的是殺死上帝。例如,在法國大革命中,這是通過處死路易十六和隨後廢除君權神授說實現的。隨後烏托邦唯物主義理想主義興起,尋求歷史的終結。因為這個結局是無法實現的,恐怖隨之而來,因為革命者試圖脅迫結果。這最終導致以未來解放的名義「暫時」奴役人民。值得注意的是,加繆對非世俗情緒的依賴,並不涉及對宗教的辯護;事實上,用實用主義取代宗教道德,只是代表超越道德價值觀的神化。

另一方面,面對人類存在的明顯不公正,加繆的反叛者試圖爭取正義,而不放棄超越性的價值觀,包括人類生命的內在價值原則。因此,在所有現代革命者中,加繆欽佩活躍於二十世紀初,由伊萬·卡利亞耶夫領導的俄國刺客,他們準備獻出自己的生命,而不是授權殺害他人。

第三個主題是犯罪,加繆討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反抗者如何與叛亂的原始基礎失去聯繫,這些基礎為犯罪提供各種防禦。

在這本書的結尾,加繆支持工團主義倫理和政治計劃可能的道德優勢。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