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指挥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卡爾·奧爾夫(德語:Carl Orff,1895年7月10日—1982年3月29日)是一名德國作曲家和音樂教育家,以他的清唱劇《布蘭詩歌》(1937年)最為著名。[1]他的奧爾夫教學法概念對兒童音樂教育有重大的影響。
奧爾夫一生與慕尼黑這座城市緊密相連,他生於慕尼黑,就學於慕尼黑學院,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離校參軍,1920年隨卡明斯基深造又回到慕尼黑。1924年與舞蹈家歌特(Dorothee Günther)在慕尼黑創辦歌特學校,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半個世紀的兒童音樂教育事業,這也使得他和匈牙利作曲家高大宜並稱為兒童音樂教育專家。1982年3月29日,奧爾夫逝世於慕尼黑。
西元1924年,奧爾夫與舞蹈家歌特女士共同創辦結合音樂、律動和舞蹈教育的歌特學校。從觀察兒童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奧爾夫了解到兒童學習音樂,應該從培養節奏感開始,先從節奏樂器體驗音樂的趣味,再逐漸加入旋律、和聲等元素,後來逐漸發展而形成「奧爾夫音樂教學法」。
奧爾夫的音樂創作以《布蘭詩歌》(拉丁語:Carmina Burana,英:Songs of (Otto)Beuren,亦譯為《博伊倫之歌》或《布朗尼之歌》)最為著名。博伊倫之歌首演於1937年,是奧爾夫的舞台作品《勝利——三聯劇》的第一部,副標題為「世俗歌曲」(cantiones profanae);後兩部分別為《卡圖利之歌》(帶佈景的表演)和《阿芙洛狄忒的勝利》(帶佈景的協奏曲)。博伊倫之歌最初作為有佈景的舞台音樂發表,後來奧爾夫表示也可以作為音樂會演出使用。
奧爾夫成熟期的舞台音樂風格冷峻,強調節奏的支配地位,這也和他的兒童音樂教育理論相適應。他的作品大量使用敲擊樂,和音簡化到只留下基本的三和弦等幾種,旋律創作也強調配合節奏型,但是他的節奏運用非常豐富,具有很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奧爾夫早年曾經整理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爾第的幾部歌劇,包括《波佩阿的加冕》(L'incoronazione di Poppea)。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