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大庫,位於紫禁城西南角,原是多種庫房集中的區域。
南大庫早期曾是燈庫、木庫、武器庫,現僅燈庫留存。在南大庫保護管理用房建成前,南大庫區域西部是武警北京總隊十四支隊用房,東部是建築施工備料場。[1]
燈庫,位於紫禁城西南、南薰殿東南側、激桶處南側,原為紫禁城內儲存燈具之所。燈庫是一座東西走向的廊房,頂覆黃琉璃瓦。燈庫是紫禁城內儲存燈具之所。[2][3]在《乾隆京城全圖》上,該建築標為「磁器庫」,此即紫禁城的「外瓷器庫」。《古今地理述》上寫道:「瓷器庫在西華門內武英殿之南。」[4]在南大庫保護管理用房建成前,燈庫是守衛故宮博物院的武警北京總隊十四支隊四中隊的食堂。
2013年10月19日,故宮博物院舉辦南大庫保護管理用房建築工程開工典禮,故宮博物院、武警北京總隊十四支隊、中興文物建築設計工程公司、北京華林源監理有限公司均派代表出席典禮。南大庫保護管理用房是故宮博物院2013年度重點工程之一,屬於「平安故宮」工程。南大庫保護管理用房建成後,將由武警北京總隊十四支隊和故宮博物院共同使用,這將改善駐故宮博物院的武警北京總隊十四支隊官兵的工作、生活、學習條件,有利於騰退武英殿西側區域的武警北京總隊十四支隊用房及該支隊佔用的南大庫區的古建築,並且可以緩解故宮博物院工作用房壓力,有利於古建築保護。南大庫保護管理用房建築工程佔地面積為7336.49平方米,計劃建築面積為3966.4平方米,總投資大約為4000萬元人民幣,該工程預計2015年5月31日完工。[1]
2014年,紫禁城內5處地點同步開展考古發掘,其中三處是古代建築遺址,這5處考古發掘也是2013年故宮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成立後首次在紫禁城內進行考古發掘。其中,在南大庫消防管道改線工程工地進行了古代建築遺址搶救性考古發掘,發現了排水溝,以及2.5米見方的建築基礎,地基為十三層夯土層,其上應為宮殿建築,對該建築遺址沒有相關的歷史文獻記載。另外,在南大庫工地還考古發掘了一座灰坑,坑內遍佈瓷器碎片,應是清朝時候御窯瓷器的集中埋藏坑。[5][6][7]這處灰坑位於庫房室外,坑內出土大批從明朝洪武到清朝光緒時期的御窯瓷器殘片。這是皇家用過的瓷器在破碎後依照規矩集中掩埋之處。此外,庫房外地面下的墊土層受到多個後期灰坑或者灰土層的擾亂,其中出土大量玉石器殘件、碴頭,水晶料,骨蚌器殘器、硨磲料,嘎巴拉碗殘件。嘎巴拉碗的內壁多有硃砂寫的梵文、藏文咒語。此處應是處理廢料以免流失出宮之處。這是研究清朝內務府生產玉石器等工藝品情況的寶貴資料。[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