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允(1858年—1931年7月23日),姓多羅特氏,字吉甫,蒙古鑲黃旗人。清朝官員,科舉人。
生平
光緒八年壬午科舉人(時隸鑲黃旗蒙古瑞昌佐領下)[1]。光緒二十五年(1899)正月,補授陝西督糧道;九月,署理陝西布政史。次年,授陝西巡撫。1905年任陝甘總督,管甘肅巡撫事務。1909年因上書反對立憲,以妨礙新政之過失被撤職,之後寓居西安滿城。
在陝甘總督任上,創辦甘肅師範學堂、甘肅農業試驗場,於蘭州主持修建了歷史上第一座黃河鐵橋,並撰書《創建蘭州黃河鐵橋碑記》(1909)。
1911年10月22日,西安爆發起義,起義新軍與陝西會黨進攻西安滿城,升允僥倖從城中逃至平涼,電告朝廷西安之慘案,旋即被朝廷任命為陝西巡撫,總理陝西軍事。升允即刻率甘軍東進,連下十餘城,到了1912年2月宣統帝溥儀退位之後,一度攻佔禮泉,兵鋒直指咸陽、西安。升允起初想隱瞞清帝退位的消息,但3月初甘軍與革命軍簽停戰協議,革命軍送還升允在西安的眷屬,接着陝西軍政府與升允談和,升允最後在3月10日退回甘肅。日後升允回憶,先是稱「自平涼出師,凡克復長武、隴州等九城,直抵禮泉。適下遜國懿旨,其時將領中不無一二觀望者,後路餉械又不時給,揆度情勢,不宜復戰,遂乃罷兵西歸。」,後更乾脆說「雖前後克復九城,而道梗未經奏報,旋奉孝定景皇后懿旨解兵。」[2]
嗣後在民國初年往來於天津、大連、青島之間,結納宗社黨人,圖謀復辟。1931年7月23日病逝於天津,遜帝溥儀贈諡曰文忠。
家庭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