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中式癸卯科三甲進士。同年閏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1]。散館授翰林院檢討[2]。外放福建省候補道。宣統年間,公派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法律。
民國成立,受聘為廣東省省長公署高級顧問。民國三年(1914年),任國立中山大學前身之一——廣東省公立法政專門學校校長。民國十六年(1927年)移居香港。寓港期間,先後在香港大學、漢文中學、嶺島中學、學海書樓任中文教習。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兼任香港孔教學院副院長。與遺老江孔殷、桂坫、談道隆、朱汝珍、溫肅、賴際熙等組正聲詩社。
民國三十年(1941年),日本侵佔香港,區大原拒絕合作,返回家鄉區村,開館授徒。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夏,西江大漲決堤,鄉人成立築堤修圍籌委會,推區大原為主任。他帶領鄉人修築堤欄,搶插晚稻,積勞成疾,次年2月去世。[3]
身後
區大原出殯之日,鄉人臨街致祭,輓聯曰:
- 歷八月之精神,策劃經營,築秋欄,修大基,無時或息;
- 欠一簣之工作,中道辭世,繼其志,善此事,尚有何人?
著述
正聲詩社期間,編有《正聲吟社詩鐘集》。
家族
與兄區大典同榜成進士。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