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區位論(德語:Standortstheorie,英語:location theory),又稱區位理論,是關注經濟活動地理區位的理論,已成為經濟地理學、區域科學和空間經濟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區位論要解決的是經濟活動的地理方位及其形成原因的問題。區位論——像個體經濟學一樣——假設行為的主體為自身的利益而活動。因此,企業的區位選擇是為利潤最大化,而個體的區位選擇是為了利益的最大化。
區位論的開創以德國經濟地理學家約翰·海因里希·馮·杜能於1826年發表的著作《孤立國同農業和國民經濟的關係》第一卷為標誌。[1] [2]著名區域學家Walter Isard稱杜能為「區位論之父」。[3]在《孤立國》中,杜能指出運輸貨物的花費會消耗一些李嘉圖經濟租。因為運送產品將會產生運費,當然經濟租、貨物的種類、土地使用類型和程度與市場無關。
從杜能開始到克里斯塔勒的著作《地圖的中心說》(1933年,其理論現在常被理解為中心地理論)為止,區位論似乎被德國所壟斷。其中,阿爾弗雷德·韋伯的貢獻較為顯著。韋伯於1909年出版《工業區位論》[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