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勃洛姆堡-弗里奇事件(德語: Blomberg-Fritsch-Krise)是指發生在1938年初的兩樁相關聯的醜聞。這個事件最終導致了阿道夫·希特拉掌握了對德國聯邦國防軍的控制權。霍斯巴赫備忘錄中記錄道,希特拉對兩名高級軍官十分不滿,這二人便是維爾納·馮·勃洛姆堡和威爾納·馮·弗里奇。希特拉認為這二人對戰爭準備工作的態度過於猶豫,之後希特拉進一步利用這一事件,撤掉了多名將軍和部長,把他們的職位給了對他更忠誠的人。
1941年12月德軍兵敗莫斯科郊外之後,希特拉通過新的國防軍最高統帥部將德國武裝力量的指揮權據為己有,並撤了瓦爾特·馮·布勞希奇的職,把他移交到了後備指揮人員部門(Fuhrerreserve),隨後任命自己為陸軍總司令部的指揮官。之後希特拉便開始干涉國防軍最高統帥部的事務,而威廉·凱特爾從來不敢反對他。
1938年1月12日,戰爭部長維爾納·馮·勃洛姆堡與厄娜·格魯恩(Erna Gruhn)結婚,但柏林警方發現格魯恩有很長的犯罪記錄,並且曾為色情攝影做過模特,之後,勃洛姆堡-弗里奇事件很快就發生了。在二戰後的紐倫堡審判時得到的證詞稱,柏林警察局長還收到過更進一步的信息,稱勃洛姆堡的妻子曾經因賣淫而被定罪,她也在7個德國大城市的檔案中被登記為妓女,而且她的名字也出現在柏林市的罪犯記錄中……同時她還因為散佈淫穢照片而被柏林法院處罰過[1]。
維爾納·馮·勃洛姆堡自己後來也表示,和一個有着如此犯罪記錄的人結婚完全不符合一名軍官的行為準則,希特拉也對此事大為震驚,而此前在二人的婚禮上,納粹德國空軍空軍總司令赫爾曼·戈林曾是勃洛姆堡的伴郎,而希特拉本人也是婚禮的見證人之一。希特拉和戈林將這樁醜聞視作解決掉勃洛姆堡的一個大好機會。希特拉命令勃洛姆堡取消和格魯恩的婚姻以避免醜聞延續,並保全軍隊的顏面。勃洛姆堡拒絕接受這一命令,但戈林隨後以將格魯恩的過去經歷公之於眾相要挾,勃洛姆堡只好在1938年1月27日辭職[2]。
維爾納·馮·勃洛姆堡的這樁醜聞啟發了戈林和海因里希·希姆萊,他們於是計劃在國防軍總司令威爾納·馮·弗里奇身上安排一個類似的事件。他們兩人各有目的:戈林不希望弗里奇接任勃洛姆堡的職位並成為他本人的上級。而希姆萊則想要削弱國防軍以及貴族軍官團體的實力,從而強化他的黨衛隊的力量,令其有能力與納粹德國陸軍相抗衡。1936年,萊因哈德·海德里希曾準備過指控弗里奇有同性戀傾向的文件,並把這個消息傳達給了希特拉,但希特拉拒絕了這樁指控,並命令海德里希把文件銷毀[3]。然而海德里希卻並沒有這麼做。到了1938年,海德里希又翻出了關於弗里奇的舊文件,之後希姆萊以及他的黨衛軍便指控弗里奇是個同性戀[4]。也有傳聞稱路德維希·貝克將軍曾鼓動弗里奇去執行一項對抗希特拉政權的政變,但弗里奇拒絕了他的提議並於1938年2月4日辭職。弗里奇推薦瓦爾特·馮·布勞希奇作為他的繼任者,之後布勞希奇被任命為國防軍總指揮[5]。
藉此機會,希特拉把戰爭部的職責轉移給了一個新的機構:國防軍最高統帥部,並於1938年2月4日任命威廉·凱特爾為這個機構的總指揮。這一變動削弱了傳統的陸軍總司令部的力量,陸軍總司令部的地位已經處在國防軍最高統帥部之下[6]。
之後,希特拉進一步利用勃洛姆堡-弗里奇事件的影響,換掉了幾名軍官和部長,用忠於自己的人代替了他們,他對於國防軍的實際控制力越發強大,而其實在名義上他只擁有對國防軍的指揮權。一些國防軍高級將領對這種變更很有意見,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路德維希·貝克上將,他曾為此散發過一份由格特·馮·倫德施泰特以及其他軍官簽名的請願書。
很快針對弗里奇的指控就被證實是錯誤的,文件中的那名同性戀弗里奇實際上是一名叫做Achim von Frisch的騎兵上尉(Rittmeister,即Cavalry captain)。儘管如此,希姆萊和海德里希還是繼續追查這個案件,恰巧找到了一名叫漢斯·施密特(Hans Schmidt)的人,於是希姆萊和海德里希便利用這個人作為支持他們對弗里奇的指控的證人。國防軍則要求組建一個軍官榮譽法庭來調查勃洛姆堡-弗里奇事件,整個調查過程由戈林主持。施密特聲稱他在一個公共廁所里見到過一名正在和另一名男子進行同性性行為的軍官,那名男子被人稱作「Bavarian Joe」。而施密特則聲稱他認出那名軍官就是弗里奇。但是,施密特則被曝光是一名臭名昭著的罪犯,而他所屬的柏林幫派則專門進行有關同性戀的敲詐行為。
德國軍官團的成員們對弗里奇所遭受的不公正對待大為震驚,在第二次開庭時,希姆萊、戈林、甚至希特拉都受到來自德國軍官團的壓力,因為能證明弗里奇是同性戀的證據太弱了[7]。不過隨後的德奧合併進展順利,軍官團對希特拉等人的意見也就逐漸消退了。1938年8月18日,貝克上將退休,1938年10月,龍德施泰特上將也獲准退休。
之後施密特撤回了針對弗里奇的指控,隨後便被謀殺。1938年3月,弗里奇被正式宣佈無罪,但對其名譽的損害卻已經造成,他也再也沒能官復原職。儘管德國陸軍要求為弗里奇恢復名譽並讓他復職,但希特拉最多也就讓弗里奇在一個炮兵團擔任一個名譽上校[8]。就在德國入侵波蘭後不久,弗里奇在視察前線部隊時被擊中大腿,死在前線。有些人認為弗里奇的行為是在主動尋死[9]。
由於受到德國軍隊誓言(於1934年改編為軍人對希特拉個人宣誓效忠)的約束,很多德國國防軍成員在面對勃洛姆堡-弗里奇事件時敢怒不敢言,更加諷刺的是,1934年版的軍隊誓言還是勃洛姆堡下令頒佈的。勃洛姆堡-弗里奇事件之後,德國陸軍基本上已經成為了希特拉個人工具。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