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加拿大侵權法(英語:Canadian tort law)涉及加拿大司法管轄範圍內對侵權行為的處理(除魁北克省外)。只要一種行為是導致某人的身體、精神或經濟上受到損失的錯誤作為(wrongful act)或傷害(injury),且其他人可能對此負有法律責任,此行為即屬侵權行為。[1]侵權法的兩個主要類別是蓄意侵權(intentional torts)及非蓄意侵權(unintentional torts)。
與大多數普通法國家一樣,加拿大的侵權法主要是法官制定的法律,其中大部分繼承自英國侵權法,並由省級屬規管性質的法律補充,例如省級汽車安全法令。加拿大侵權法的核心並沒有偏離其英國起源,然而,它是在不斷發展的法律領域,例如妨擾(nuisance)、誹謗(defamation)或醫療法律責任(medical liability),加拿大的判例已經自行製定了這些領域。侵權訴訟中的被告人被稱為侵權人(tortfeasor),通常情況下,經濟補償是侵權受害者獲得的。[2]所有侵權行為都需要證明過失(fault)才能確定法律責任,但是,對於不同類型的侵權行為,過失的衡量方式不同。[2]蓄意侵權與非蓄意侵權無意侵權的主要區別在於意圖(intent)。蓄意侵權是指一個人意圖實現特定結果,導致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而非蓄意侵權,例如疏忽(negligence),則發生在缺乏謹慎責任(duty of care)或可預見性(foreseeability)導致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的情況下。加拿大《刑事法典》的罪行也可能符合普通法的侵權法的條件。然而,大多數受害者不會起訴受刑事控告的人,因為被控人沒有經濟能力償還受害者或因為被控人被監禁。[3]
除法規排除外,普通法蓄意侵權適用於加拿大。這包括:
目前,加拿大對侵犯私隱的侵權行為沒有統一的做法。卑詩省[10]、緬尼吐巴省[11]、紐芬蘭省[12]及沙斯卡寸旺省[13]訂定了法定侵權行為。安大略省已經承認存在侵犯私隱權(intrusion upon seclusion)。[14]另一方面,卑詩省認為,根據普通法,該省不存在侵權行為。[15]
對於「歧視」(discrimination)在普通法中是否為侵權行為存在一些爭論。加拿大最高法院在Bhadauria v. Seneca College案中最終駁回了這一要求。法院透過Honda Canada Inc. v. Keays, [2008] 2 S.C.R. 362, 2008 SCC 39進一步審視了這個問題。[1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