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利舞臺(英語:Lee Theatre)原是香港一間著名戲院,位於銅鑼灣波斯富街99號,即波斯富街與霎東街交界,面向禮頓道。主要用作粵劇、歌劇及演唱會等表演,及放映電影等用途,曾經是香港的高尚娛樂表演場地。利舞臺在1991年拆卸,重建成利舞臺廣場

Thumb
1980年代的利舞臺戲院

歷史

Thumb
1938年粵劇《貂蟬》在利舞臺首演盛況

利希慎家族1920年代購入銅鑼灣利園山地皮,範圍包括今日利園山道白沙道等多條街道。當時香港的粵劇表演場地主要在西環一帶,利希慎為方便其母親欣賞粵劇,便把利園山部份土地建成利舞臺,並於1925年落成,1927年啟業,[1]由中國首位電影皇后胡蝶剪綵開幕。首場粵劇由關德興新大陸粵劇團演出。利舞臺戲院落成後初期,香港電車每晚均會有一輛「午夜專車」從利舞臺載客到石塘咀[2]

1970年代,利舞臺進行修葺。1973年,利氏家族擁有股權的無綫電視首次接辦香港小姐競選,當年的決賽在利舞臺舉行。自此每年的香港小姐競選決賽通常在利舞臺舉行,直至1980年代後期。1976年的環球小姐競選亦在利舞臺舉行。1975年台灣藝人歐陽菲菲從日本帶來18人樂隊,創下華人歌手連開三場演唱會的紀錄,而歐陽菲菲亦是第一位登上利舞臺的華人女歌手。

利舞臺亦是香港歌手舉行演唱會等表演的場地。1977年,羅文是香港樂壇史上第一位開演唱會的香港歌手,而當時的地點正是在利舞臺。他後來也多次在利舞臺舉行個人演唱會,並曾演出舞台劇《白蛇傳》和《柳毅傳書》。鄧麗君曾在1976年至1981年間五度舉行個人演唱會,場場爆滿,1981年鄧麗君在利舞臺七天連開九場演唱會更破當年演唱會場次紀錄。其他曾在利舞臺表演的藝人包括甄妮汪明荃等。而在1959年10月25日,維也納愛樂樂團及指揮卡拉揚在利舞臺演奏了該樂團的香港首演[3]。1982年,無綫電視舉辦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其中準決賽及總決賽分別於該年6月30日及7月18日假利舞臺舉行,該屆比賽冠軍得主為演唱徐小鳳名曲《風的季節》的梅艷芳。1991年,梅艷芳重臨利舞臺以《梅艷芳飛越舞台十載情》名義演出,紀念自己入行十周年,並向即將拆卸的成名地告別,同時為仁濟醫院及內地華東水災籌款,意義深長。梅艷芳在演出中其中一首演唱的歌曲正是《風的季節》,並與徐小鳳合唱,二人其後亦合唱了梅艷芳名曲《似水流年》。[4]

利舞臺除作粵劇及其他表演外,亦有作放映電影。1940年上映的首部電影是《大獨裁者》,1991年拆卸前最後一部放映的電影,則是阿諾·舒華辛力加主演的《未來戰士續集[5]

Remove ads

建築特色

Thumb
香港文化博物館內的利舞臺

利舞臺早期主要用作粵劇表演,但其設計則以西式為主,揉合一些東方特色,是香港首間類似設計,亦是當時香港最豪華的表演場地。利舞臺由一名法國工程師設計,以19世紀末法國和意大利歌劇院的設計為藍本,但內部則輔以中式裝飾。建築物以大理石建成,大門頂建有一小塔,正門及側面建有簷蓬,頂部建有圓拱形的拱頂,並繪畫上以箔裝飾的九條金,舞台頂層有丹鳳朝陽的雕刻,下層則有二龍爭珠雕刻;舞台兩旁掛有一對對聯:「利擅東南萬國衣冠臨勝地 舞徵韶頀滿臺簘管奏鈞天」。對聯頭一個字為「利」和「舞」,中間為舞台(臺),巧妙地將劇院的名稱呈現。

舞台可作360度旋轉,自動轉換佈景,是當時香港唯一擁有此設備的劇院。

拆卸

198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地產有價。利氏家族開始考慮拆卸利舞臺,以帶來更大經濟效益。1991年3月,利氏家族旗下的希慎興業,以4.5億港元向利氏家族購入利舞臺地皮。1991年8月18日,利舞臺正式謝幕。香港歌手羅文梅艷芳曾在利舞臺拆卸前舉行告別利舞臺演唱會。香港電台電視部及無綫電視亦分別製作特備節目,紀念這座建築物。

現況

利舞臺原址在1995年建成了今日的利舞臺廣場。詳見利舞臺廣場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