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選美比賽(英語:Child beauty pageant)是指通常只限16歲以下兒童參賽的選美活動。比賽項目有多種,包括才藝、面試、運動服、休閒裝、泳裝、西裝、主題裝、自選裝、晚裝等。此外一部分選美大賽的參賽者會以各種方法打扮自己——從使用化妝品到訂制合身服裝。只要符合要求,即可進行有關打扮。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22年4月15日) |
歷史
1921年,一間大西洋城酒店的老闆想出了選美比賽這一理念,他希望藉此吸引遊客前來遊覽觀光[1]。不過,此一構想於後來衍生出一門分支——「最美兒童比賽」。美國各大城市皆有舉辦過此類比賽的記錄。「美國小小姐」(Little Miss America)比賽始於1960年代的新澤西州帕利塞茲遊樂園。它原本只有13-17歲的少女才可參賽,不過到了1964年,有超過35,000名少女報名說要參賽,於是主辦方為了令比賽順利進行,便開始實施年齡分級制度[2]。現代意義上的兒童選美比賽始於1960年代早期的佛羅里達州邁阿密。之後它們繼續不斷壯大發展,成為每年約有25萬個少女參賽的項目,行業的年收入可達200億美元。[1]
種類
儘管大多兒童選美比賽限定了只有女孩可以參與,但美國當地還是出現了愈來愈多的男孩選美比賽。而由於觀眾和參賽者較少的關係,故男孩比賽一組所包含的年齡範圍相對較廣。每個年齡組別一般配有不同的命名,比如「嬰童小姐」(Baby Miss)、「嬌滴滴小姐」(Petite Miss)、「小小姐」(Little Miss)。兩方皆會按著年齡分組,女孩選美比賽一般分成以下組別:0–11個月、12–23個月、1–3歲、4–6歲、7–9歲、10–12歲、13–15歲、16–18歲。男孩選美比賽則可能分成0–3歲、4–6歲。
參賽者的實際參選時間一般不會多於2小時。一般而言,主辦方會規定參賽者在穿着正裝或一般模特兒活動的情況下,「最多只能上台1.5分鐘」。才藝表演則不能多於2分鐘,不過仍會容許極少數例外者加碼至3分鐘。
在整體風格要求「華麗」的選美比賽中,主辦方會期望參賽者在各環節當中表演出不同的套路。參賽者可自由決定於賽中應否「嘟嘴」及其數量。長髮濃妝、噴霧美黑、假牙接甲皆可於賽上出現。
而在風格上講求樸素的選美比賽中,規則會嚴格規定參賽者的服裝、化妝、髮型。像美國全國小姐(National American Miss)[3]般的比賽禁止女生在舞台上使用絕大多數化妝品,除了無光澤的唇彩和睫毛膏。
評判標準和規定因賽事而異。所包含的比賽項目可能有運動裝、泳裝、晚裝、才藝表演、面試、寫作技巧、造型[4]。評判會對「幼童們的個性、能力、風度、自信」進行點評[5]。參賽者會為了爭奪各類獎品而努力,獎品包括電子產品、玩具、獎學金、現金、頭飾、腰帶、長袍、獎盃[5][6]。獎盃可以比參賽者本人還高,在「我們的小小姐」(Our Little Miss)比賽中,世界組的獎杯可高達1.524至1.8288米[6]。
也有兒童選美比賽以依賴互聯網的形式舉行。像Facebook這樣的社交媒體網站有着不少的照片選美專頁,參賽者的照片交由網民以「讚好」形式評定優劣[7]。網上選美的參賽者需提交申請文章和圖片、影片,來予以網民評判。評判標準包含過往選美成績、綜合量表評分、文章的水平。勝出者可能贏得虛擬獎勵,也可能贏得像頭飾、腰帶、獎章般的實體獎金獎品。報名費從5美元到80美元不等[8]。
批評
參賽者的家長因為安排他們的子女參與這類型的比賽,而受到了一些批評。在部分選美比賽中,參賽者需以化妝、噴霧美黑等手段來裝扮自己——批評者指責這為人灌輸了一種非常膚淺的女性定型。社會學家謝爾比·科林·潘內爾(Shelby Colene Pannell)則為此感到不解,反問為何有些家長會以這種極端手段去達至性別社會化的效果[9]。
於《小小選美皇后》上現身的家長亦為抨擊對象。批評者批評他們誘使自身的子女以外相換取他人的目光和獎勵。《小小選美皇后》於2009年首播,其講述參賽者及其家長如何為周末的選美活動進行準備。此一節目為了避免表露製作者的立場,而刻意不採用旁白。不過才藝比賽部分則引發了不少爭議。引發爭議的原因有讓孩童抽假煙[10]、強迫女童戴上胸墊[11]、容許女童穿得像妓女般[12]、為了子女有足夠體力表演而餵食高卡路里糖份補充劑[13]、為子女的臉部抹蠟[14]。
參賽的孩童常為公眾的注目焦點。他們的職責就是合作與維持美貌,而體重則為當中的關注要點。故此,不少參賽者患上了像神經性厭食症般的進食障礙。他們為了保持「合適」的體重,而故意讓自己挨餓。此外一部分比賽會要求女孩們穿上緊身裝,使得她們對於體重管理更為在意[15]。
在一項於2005年推出的研究中,研究者找來了22名女性,當中一半自小就參與選美比賽,另外一半則沒參與過任何選美。他們為兩組女性進行了各式各樣的比較,包括身體滿意度、BMI、年齡。結果發現自小參與選美比賽者一般較不滿意自己的身體,且較多出現衝動行為失調和不相信他人的情況。不過兩組在抑鬱、自尊、神經性暴食症、身體意象等方面沒有顯著差異。研究者表示,由於此一研究樣本過少,故難以得出有效概括[16]。
部分批評者指責,選美比賽把兒童當作可產生商業利益的產品般宣傳。他們形容這是一筆交易——家長花錢購置服裝、化妝、飾品,以換取獲得現金回饋的機會[17]。
參賽者為了贏得比賽,而在很小的時候就需透過各種手段(比如服裝、化妝)來裝扮自己,這便導致了性化的出現[18]。某些選美比賽鼓勵參賽者打扮得像成年女性般,從化濃妝到挑逗的面部表情,無一不齊[19]。
孩童可能從中了解到,要性化自身,才能獲得較多關注。這樣的話不僅向之鼓勵性,還為之灌輸性可以作為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20]。
在馬里蘭州執業的心理學家席德·布朗(Syd Brown)在接受ABC新聞採訪時表示:「對於不少人而言,『看似成熟一點』為『看似性感一點』的同義詞。我不認為讓少女這麼關注性是一件好事……如果你要一個6歲的孩子表現得像16歲般,你就等同於告訴她再性感誘惑一點」[21]。
哈佛大學的本科研究者希拉里·萊維(Hillary Levy)發現,許多容許子女參賽的家長認為,他們的孩子能從中學習如何表露出風度和自信。對於部分家長而言,選美比賽能讓有先天缺陷的孩子與更多的人交流,使之發現自身跟其他人沒什麼不同[22]。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