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弗·埃申巴哈(德語:Christoph Eschenbach德語發音:[ˈkʁɪstɔf ˈɛʃn̩bax];1940年2月20日),德國鋼琴家指揮家

快速預覽 克里斯托弗·埃申巴哈, 音樂家 ...
克里斯托弗·埃申巴哈
Thumb
2012年的埃申巴哈
音樂家
出生 (1940-02-20) 1940年2月20日84歲)
職業鋼琴家指揮家
音樂類型古典音樂
演奏樂器鋼琴
網站www.christoph-eschenbach.com
關閉

生平

早期

克里斯托弗·埃申巴哈出生於布雷斯勞(今波蘭城市弗羅茨瓦夫),母親分娩時不幸死亡,其父親赫里伯特·林曼(Heribert Ringmann)是一名音樂學家,是一位積極的反納粹分子,二戰時被強迫加入納粹懲戒營後遇害。[1]由於這次創傷,埃申巴哈有一年沒有說話,直到有人問他是否想演奏音樂。[2]1946年,埃申巴哈由祖母和表姑收養,並改用表姑瓦利多勒·埃申巴哈(Wallydore Eschenbach)的姓氏,身為鋼琴家的表姑發現了他的音樂興趣,在1948年到1959年間教他鋼琴。埃申巴哈十歲時獲得漢堡施坦威鋼琴比賽第一名,同時在舊克倫珀的教堂里演奏管風琴,1959年於亞琛高中畢業。

鋼琴生涯

埃申巴哈在科隆音樂學院漢斯-奧托·施密特-諾伊豪斯(Hans-Otto Schmidt-Neuhaus)門下學習,之後回到漢堡,於漢堡音樂與戲劇學院師從埃利薩·漢森德語Eliza Hansen學習鋼琴,並隨威廉·布呂克納-呂格貝格德語Wilhelm Brückner-Rüggeberg學習指揮。1962年ARD慕尼黑國際音樂大賽、1965年琉森克拉拉·哈斯基爾鋼琴比賽等比賽獲獎之後,埃申巴哈1966年在倫敦開始職業鋼琴家生涯[3],1969年到美國首演。他與赫伯特·馮·卡拉揚喬治·塞爾等指揮大師多有合作,還和漢堡時期的同學尤斯圖斯·法蘭茲西德總理赫爾穆特·施密特等人合作過室樂[4]

指揮生涯

1972年,埃申巴哈作為指揮首次登台,演出了布魯克納第三交響曲英語Symphony No. 3 (Bruckner)。日後指揮成為了他職業活動的重點,埃申巴哈歷任萊茵蘭普法爾茨國立愛樂樂團英語Staatsphilharmonie Rheinland-Pfalz藝術總監(1979-1981年)、蘇黎世音樂廳管弦樂團首席指揮(1982-1986年)、休斯敦交響樂團英語Houston Symphony首席指揮(1988-1999年,現為榮譽指揮)、拉維尼亞音樂節英語Ravinia Festival藝術指導(1995-2003年)、北德廣播易北愛樂樂團首席指揮(1998-2004年)、巴黎管弦樂團音樂總監(2000-2010年)[5]費城交響樂團音樂總監(2003-2008年)、國家交響樂團藝術總監(2010-2017年)[6]

2017年11月,柏林音樂廳管弦樂團宣佈任命埃森巴哈為下一任首席指揮,自2019-2020樂季生效,初始合同為3年。[7]2021年7月,柏林音樂廳管弦樂團宣佈將埃申巴哈的合同延長至2022-2023樂季。[8]他計劃在2022-2023樂季結束時辭去柏林音樂廳管弦樂團的職務。[9]

埃申巴哈在世界各地都有廣泛的客串指揮經驗,曾獲第56屆格林美獎「最佳古典簡編」。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