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兒茶素(catechin)又稱兒茶酸[1](catechuic acid[2])、西阿尼醇(cianidanol[3]),是多羥基黃烷-3-酚的總稱,含2,3–位構型不相同的4個異構體,屬於黃烷醇類物質。可由兒茶中提取,為無色結晶形固體,能溶於水。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4年5月3日) |
兒茶素 | |
---|---|
IUPAC名 (2R,3S)-2-(3,4-dihydroxyphenyl)-3,4-dihydro-2H-chromene-3,5,7-triol | |
英文名 | Catechin |
識別 | |
CAS號 | 7295-85-4(±) 154-23-4(+) 18829-70-4(-) 88191-48-4((+)、水合物) |
PubChem | 9064 |
ChemSpider | 8711 |
SMILES |
|
InChI |
|
InChIKey | PFTAWBLQPZVEMU-DZGCQCFKBX |
ChEBI | 15600 |
性質 | |
化學式 | C15H14O6 |
摩爾質量 | 290.27 g·mol−1 |
外觀 | 無色固體 |
熔點 | 175—177 °C(347—351 °F;448—450 K) |
λmax | 276 nm |
[α]20 D |
+14.0° |
危險性 | |
警示術語 | R:R36/37/38 |
安全術語 | S:S26-S36 |
主要危害 | 哺乳動物體細胞、細菌、酵母的突變原 |
致死量或濃度: | |
LD50(中位劑量)
|
(+)-兒茶素:10,000 mg/kg(大鼠)(RTECS) 10,000 mg/kg(小鼠) 3,890 mg/kg(大鼠)(其它來源) |
藥理學 | |
給藥途徑 | 口服 |
藥代動力學: | |
尿液 | |
若非註明,所有數據均出自標準狀態(25 ℃,100 kPa)下。 |
兒茶素可從茶(Camellia sinensis)的全株等多種植物中分離得到,是茶多酚中最重要的一種,約佔茶多酚含量的75%到80%,也是茶的苦澀味的來源之一,具有抗氧化作用[4] [5]。其與咖啡因同屬茶葉中的兩大重要機能性成分,可增強新陳代謝,增加脂肪氧化供能。
兒茶素主要分為四種:表兒茶素(epicatechin,EC)、表沒食子兒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和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
兒茶素是黃烷-3-醇,一種天然苯酚和抗氧化劑。它是一種植物次生代謝產物。它屬於基團黃烷-3-醇類(黃烷醇),黃酮類化合物化學家族的一部分。兒茶素化學家族的名字從兒茶取得,這是含羞草屬兒茶或金合歡兒茶的汁或水煮提取物。
而人體常見的激素兒茶酚胺是具有兒茶酚核的(苯乙)胺類化合物的統稱,是由腎上腺產生的一類應激擬交感「鬥或逃」(fight or flight)激素。最重要的兒茶酚胺是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正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均是從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合成。不少精神興奮劑也是兒茶酚胺的類似物[6]。
黃酮類化合物的編號 | (+)–兒茶素的編號 | guibourtinol |
兒茶素具有兩個苯環(A和B環)和二氫吡喃雜環(C環)其上的碳3為羥基。A環是類似於間苯二酚部分而B環是類似於兒茶酚部分。有兩個手性中心在碳原子2和3。因此,它有四個非對映異構。異構體的兩個處於反式構型,被稱為兒茶素和另外兩個是在順式構型,被稱為表兒茶素。最常見的兒茶素異構體是(+)–兒茶素。另一立體異構體是(-)–兒茶素。最常見的表兒茶素異構體是(-)–表兒茶素。不同的差向異構體可以使用手性柱色譜進行區分。
(+)– 兒茶素和(-)–表兒茶素以及它們的沒食子酸結合物在維管束植物無處不在,和傳統草藥,如中國藥植嘴葉鈎藤等常見的組成部分。這兩種異構體大多在可可和茶的成分中發現。( - )–表兒茶素可以在可可豆中找到,首先稱可可醇。這是從綠茶通過美智代在1929年分離出來。 在1931年馬克西米利安證明兒茶素存在可可豆中。 兒茶素還發現作為苷和糖苷形式還具有抗氧化性能。
在歐洲和美國的兒茶素類的主要膳食來源是茶與仁果類水果。兒茶素和表兒茶素在可可,兒茶素類的含量(108毫克/100克),接着西梅汁(25毫克/ 100毫升)和蠶豆莢(16毫克/ 100克)。巴西莓果油含有兒茶素(67毫克/千克。表兒茶素和 兒茶素是摩洛哥堅果油的主要天然酚。兒茶素在各不相同食物中,從桃子綠茶和醋均有。兒茶素是大麥主要的酚類化合物負責麵團變色。
兒茶素的植物生物合成始於4-羥基肉桂酰輔酶A,通過一個聚酮合酶3途徑(PKSIII途徑)加入三個丙二酰輔酶A,形成鏈的延伸。4-羥基肉桂酰輔酶A是由L-苯丙氨酸通過莽草酸途徑生物合成。L-苯丙氨酸首先由苯丙氨酸氨裂解酶(PAL)的脫氨基形成肉桂酸,然後由肉桂酸-4-羥化酶氧化為4-羥基肉桂酸。然後查耳酮合酶催化4-羥基肉桂酰輔酶A的縮合和丙二酰-輔酶A的三個分子形成查爾酮(chalcone)。然後由查爾酮異構酶將查耳酮異構化成柚皮素,它由類黃酮3'羥化酶氧化成聖草酚和進一步氧化黃烷酮由3羥化酶到花旗松。然後由二氫黃烷醇-4-還原酶將花旗松素還原,然後由無色花色素還原酶還原產生兒茶素。兒茶素的生物合成如下所示。
無色花青素還原酶(LCR)使用2,3-反式 - 3,4-順式無色花青素,以產生(+)–兒茶素和是在原花色素的第一種酶(PA)的專用通道。其活性在葉,花和種子已經過測量,如豆科植物紫花苜蓿,百脈根,蓮花,岩黃芪屬和刺槐。所述酶也存在於葡萄。
兒茶素加氧酶是兒茶素降解的關鍵酶,存在於真菌和細菌中。在細菌之間降解(+)–兒茶素可以通過醋酸鈣不動桿菌來實現。兒茶素代謝成原兒茶酸和間苯三酚羧酸。它也可由大豆慢生根瘤菌降解。間苯三酚羧酸進一步脫羧成間苯三酚,這是脫羥基化成間苯二酚。間苯二酚被羥化成羥基喹啉。原兒茶酸和羥基喹啉進行內部二醇裂解 通過兒茶酸3,4-雙加氧酶和羥基喹啉1,2-雙加氧酶,以形成β羧基順,順 - 己二烯二酸和乙酸順丁烯二酰基。
真菌之間,兒茶素的降解可通過角毛殼菌來實現。
兒茶素類是從胃腸道經攝取,特別是空腸,及在肝中,產生所謂的結構相關的表兒茶素代謝物(SREM)。對於結構相關的表兒茶素代謝物主要代謝途徑由兒茶酚-O-甲基轉移酶由葡糖醛酸化,硫酸化及甲基化兒茶酚組,血漿僅檢測出微量。大多數飲食兒茶素類由結腸腸道微生物代謝成伽馬–戊內酯及馬尿酸並且經過肝臟中葡萄糖醛酸化,硫酸化和甲基化進一步的生物轉化。
關於兒茶素類的立體化學構造對它們的攝取及代謝產生巨大影響,攝取最高的為(-)–表兒茶素而最低的為(-)–兒茶素。
幾個世紀前含兒茶素的提取液被認為有用於治療心臟疾病,和於1936年發現對毛細血管的通透性產生影響。從膳食研究有限的證據表明,兒茶素可能對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產生影響,這可能在人類中有助於正常的血流調節。綠茶中的兒茶素可改善高血壓,尤其是當收縮壓超過130毫米汞柱時。由於在消化過程中廣泛代謝,負責對血管的這種效果的兒茶素代謝物的命運和活動,以及作用的實際模式未知
歐洲食品安全局確定了可可黃烷醇對健康成人血管功能的作用 它通過了結論:可可黃烷醇幫助維持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這有助於正常血液流動。從觀察隊列研究的數據並沒有顯示出黃烷-3-醇攝取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之間的一致的關聯性。
薈萃分析還表明,綠茶中的兒茶素可有利影響膽固醇。
視攝取量而定,兒茶素及其代謝物可與紅血球細胞結合,此結合可能誘導自體抗原釋出,造成溶血性貧血或腎衰竭。此發現導致用於治療病毒性肝炎的藥品「Catergen」被召回。
有些植物會釋放兒茶素到地面,可能會阻礙他們的鄰居植物的生長,這是相生相剋的一種形式。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