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縣阿育王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代县阿育王塔map

39°04′04″N 112°57′10″E

快速預覽 阿育王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阿育王塔
Thumb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山西省代縣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234
認定時間2001年6月25日
關閉

阿育王塔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省代縣上館鎮東大街縣人民政府後院內,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阿育王塔創建於佛教初入中國時,後湮滅於戰亂。其前身為龍興寺塔,系隋仁壽元年(601年),隋文帝楊堅詔令天下廣布舍利塔時重建,為十三級木塔[1]。唐武宗會昌二年滅佛,寺塔皆毀。大中元年(847年)重建,更名為圓果寺。北宋元豐二年(1079年)大火將塔燒毀。崇寧元年(1102年)再度重建。蒙古滅金時,又一次毀於兵火[2]。目前的塔建於至元十二年(1275年),重建時改為磚石結構。近代圓果寺寺毀而塔存。1907年法國漢學家沙畹拍攝的照片中,圓果寺建築尚在。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婦來此考察,在《圖像中國建築史》重,稱讚其「穩重雅致,可以說是中國現存瓶狀塔重比例最好的一座。」

favicon
2 sources

建築

阿育王塔為喇嘛塔造型,磚砌,平面圓形,高約40米。[3]台基平面為長方形。阿育王塔為至元十二年(1275年)奉詔建為覆缽式磚塔。塔底部為圓形須彌座。上下梟部分浮雕磚刻碩大的俯覆蓮瓣和忍冬紋。塔身平面平素無飾,塔身上設折角須彌剎座。束腰內雕刻12根圓柱,正面(面朝南)開小型圓門。圓柱上承托十三級相輪。其頂部覆以金屬華蓋(近代後補),塔剎為銅質寶葫蘆。[4]

favicon
1 sources

代縣阿育王塔被盜案

2014年,衛某剛和團伙經過事先踩點後,安排同夥在阿育王塔附近租下民房。其團伙利用經緯儀定位,試圖打盜洞盜掘地宮文物。由於找不到地宮,衛某剛一夥無功而返。法院審理後查明,衛某剛等十五名被告人採用在文物保護單位附近租賃民房後秘密挖掘地洞的方式,共在全國盜掘作案七次。在其參與的盜掘案中,案發時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1處(其中古文化遺址六處,古墓葬遺址一處)。[5][6]

2020年4月21日咸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衛某剛等被告人犯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被判處十二年至十五年不等有期徒刑,以及八萬元至五十萬元不等罰金。其餘被告人分別犯盜掘古文化遺址罪、倒賣文物罪,被判處相應刑罰。[5]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保護

2001年6月25日,阿育王塔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

favicon
1 sources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