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僕娘(日語:ボクっ娘/ボクっこ bokukko),又稱僕少女(ボク少女/ボクしょうじょ boku shōjo)、僕女(僕女/ぼくおんな boku onna),是以男性第一人稱「僕」(僕/ぼく boku)自稱的少女[1]。以同義語「俺」(俺/おれ ore)自稱的女性,則稱俺娘(オレっ娘/おれっこ orekko)、俺女(俺女/おれおんな ore onna)[2]。
在有大量女性角色登場的美少女遊戲中,為便於區別臺詞的發言者,角色被設定成使用不一樣的第一人稱,以彰顯個性。這是編劇時使用的的基本手法[3]。在類次文化作品中,常有一位以「僕」、「俺」、「己等」(己等/おいら oira)、「儂」(儂/わし washi)、「俺樣」(俺様/おれさま oresama)等男性第一人稱自稱的少女登場[4],這類少女統稱僕娘,或是其他同義語。這種特徵令一些人着迷,僕娘也就成為了萌屬性[5]。
僕娘常有男孩子氣的性格[5],但也有女孩子氣的角色以僕自稱[6]。也有作品為運用敘述性詭計而讓僕娘登場[註 1]。
次文化中的僕娘,自1950年代起偶有出現,如手塚治虫漫畫《緞帶騎士》的沙菲雅、《向日葵》的風野日由子等,而普及契機之作和普及時期說法不一。手塚治虫塑造出上述有少年般舉止之少女形象的背景,是受到寶塚歌劇團的影響[8]。具體而言,1934年至1935年間,寶塚、松竹等少女歌劇團的人氣中心從成年男性向女學生和年輕女性轉移,女學生間率先流行起「君」(君/きみ kimi)、「僕」等男性用語[9]。
日本女性歌手原先就有不少以「僕」為第一人稱歌唱的。這可以解釋為歌詞的假想發話者被設定成男性,但也有不符合這種解釋的例子。例如1972年《四季之歌》中有「是我的愛人」(ぼくの恋人)之樂句,而這個愛人是男性詩人海因里希·海涅,歌曲的假想發話者是女性[註 2]。不過,明確以僕娘為假想發話者的歌曲,則是松本千枝子在1976年的《我》。
如上所述,虛構作品世界中以男性第一人稱自稱的女性不是少數,但在現代日本,使用「僕」、「俺」這類第一人稱的女性並不受社會歡迎[6][11],會被視作不守規矩。
不過現實中,使用這類人稱的女性在增多。心理師富田隆對這種傾向的解釋是:多數情況下只是模仿男性朋友和虛構人物的第一人稱,並形成習慣;也有憧憬男性和不想以現有女性身份成長,並將這種願望表現了出來[5]。
以「僕」自稱的藝人春名風花表示,她有「女性只用『私』(私/わたし watashi)自稱,有點艱難、彆扭……而男性可以隨時間場合使用『俺』、『僕』、『私』,真讓人羨慕。為甚麼女性沒有普通的第一人稱。作為女孩子,想要一個不必改變迎合、能和人對等談話的第一人稱」的想法時,適逢出演動畫《少女革命》,此後便喜歡以「僕」自稱[12][13]。但春名風花在男性也以「私」自稱時自己也一樣以「私」自稱[14]。
據教育家本田由紀於2009年至2010年間以神奈川縣公立中學校學生為對象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以第一人稱「僕」、「俺」自稱的女生分別佔總體的1.2%、3.8%,使用包括「自分」(自分/じぶん jibun)在內的男性第一人稱代詞的女生共佔總體的5.0%[15]。這樣的用語不限於一般人,如藝人矢口真里就自稱「己等」,春名風花和電波組.inc的最上Moga也常用「僕」作為第一人稱代詞。
在江戶時代,「俺」這一第一人稱不論男女老少都廣泛使用[16][17]。如今,在中部地方,特別是山梨縣等地,仍有以方言「俺」為第一人稱的女性[1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