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亞馬遜平原(/əˈmæzənɪs pləˈnɪʃiə/,拉丁語 Amāzŏnis)是火星上最平坦的平原之一,它位於塔爾西斯和埃律西昂火山區之間的亞馬遜區和門農尼亞區中,東鄰巍峨的奧林帕斯山,其中心坐標為24.8°N 196.0°E。該平原地形有數處不同尺度的區域呈現出極其平坦的特徵[1],其中梅杜莎槽溝層有很大部分就坐落在亞馬遜平原。
亞馬遜平原 Amazonis Planitia | |
---|---|
位置 | 亞馬遜區和門農尼亞區 |
經緯 | 24.74°N 196°E |
直徑 | 2800公里 |
這些平原大約只有1億年的歷史,具有最少妨礙火星地形觀察的沉積層,其組成與地球的冰島極為相似。亞馬遜是由橫貫大平原的漫溢熔岩流所形成,美國行星學家威廉·哈特曼將其描述為一片「被許多新鮮熔岩流橫穿的明亮多塵的火山沙漠」 [2]。
亞馬遜已成為現代研究工作的主要焦點,這既是由它的地質成分,也是因為較其他地區相對更年輕的原因所致,而其它地區往往比亞馬遜平原古老數億年[3]。哈特曼寫道,這片平原與冰島表面極為相似,其「奇怪的蛛網狀山脊和峭壁[在兩顆行星上,將]更平坦的區域分割成一種類似碎瓷片的圖案」。這兩塊陸地的形狀都是由火山噴發的熔岩流形成,導致兩處表面都被一層厚厚的凝固熔岩所覆蓋。從亞馬遜區和冰島的航空攝影中發現的結果顯示了幾乎相同的地形模式,這表明了這兩個地區的相對地質齡。[4]
火星上整個屬於同時期的年代都被命名為亞馬遜紀,因為研究人員最初(錯誤地)認為亞馬遜平原是火星上所有平原的代表。但,在過去二十年中,研究人員已意識到,該地區年輕且極為平坦的表面實際上已將它與周邊地區區隔開來,甚至有可能,當整個火星表面都位於水下時,該區域就具有了獨特的特徵[5]。
雖然尚不清楚亞馬遜平原年輕地質的全部含義,但該地區的性質(即缺乏沉積岩)至少為研究人員提供了證據,證明該地區最有可能提供進一步的發現,因此,它已被提議作為美國宇航局未來大多數登陸任務的着陸地點[6]。
梅杜莎槽溝層是一處沿火星赤道延伸近 1000 公里的鬆軟、易侵蝕沉積層,地層表面已被風侵蝕成一系列稱為雅丹地貌的線性山脊。這些山脊通常指示了形成它們的風向,並展示了火星風的侵蝕力,梅杜莎槽溝層的易侵蝕性質表明,它由弱膠結顆粒所構成[7]。
在火星隕石坑內及周邊不同地區都發現了線性脊狀網[8],脊線通常以格子狀相交的大段直線形式出現。它們長數百米,高數十米,寬數米。據認為撞擊會在地表形成裂縫,這些裂縫後來又充當了流體的通道,流體將結構膠結粘合在一起。隨着時間的推移,周圍鬆軟的材料被侵蝕掉,從而留下了堅硬的棱脊。由於棱脊出現在有粘土的地方,這些地層可作為粘土的標記,粘土的形成需要水[9][10][11]。這裏的水可能支持了這些地方過去的生命,粘土還可以保存化石或其他曾經的生命痕跡。
當液體流過類似土丘的特徵時,它的形狀將慢慢趨於流線型,經常流動的水塑就了這一形狀,隨後熔岩流在該地區蔓延。在下面的圖片中,可看到發生的這種情況。
火星上許多地方的陡坡上都有深色條紋,比如隕石坑坑壁上。似乎最年輕的條紋顏色最深,但隨着年齡的增長,它們會變得更淡。它們常常開始於一個小的狹窄點,然後逐慚向下擴展並延伸數百米。已提出了幾種想法來解釋這些條紋。有些涉及到水[12],甚至是生物的生長[13][14]。這些條紋出現在塵埃覆蓋的區域,火星表面大部分地方都被塵埃覆蓋,因為塵埃或多或少有規律地從覆蓋一切的大氣層中沉降下來。我們對這種塵埃了解較多,因為火星車的太陽能電池板被塵埃覆蓋,火星車電能已多次被風挽救,這種風以塵捲風形式清掃了太陽能面板並恢復了電力,所以我們知道,塵埃會經常從大氣層中飄落[15]。
人們普遍認為這些條紋代表了崩塌的塵埃,條紋出現在塵埃覆蓋的區域。當一層薄薄的塵埃被清除時,下面的表面看起來很暗。火星表面大部分被塵埃覆蓋。火星上的塵捲風很頻繁,尤其在南半球春季開始的時候。那時,火星距太陽近了40%。火星的軌道比地球要橢圓得多,也就是說,離太陽最遠和最近點之間的差異對火星來說非常大,但對於地球卻很小。此外,每隔幾年,整個行星都會被一場全球性沙塵暴吞沒。當美國宇航局的水手9號飛船抵達那裏時,在沙塵暴中什麼也看不見[16][17]。從那時以來,還觀察到了其他幾次全球性沙塵暴。
腦紋地形在火星許多地方都很常見,它是沿裂縫升華的冰所形成,腦紋地形的凸脊中可能包含了冰核。高解像度成像科學設備的陰影測量表明,這些凸脊有4-5米高[1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