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病毒因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亞病毒因子[1](subviral agent)是不具備完整的複製機構的類似病毒的感染性生物因子,其尺寸小於病毒,且僅具病毒的部分特性;按ICTV 2015年分類,含類病毒(viroid)、衛星(satellite)、缺陷性干擾顆粒三類。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6年6月5日) |

類病毒和噬病毒體(virophage)是衛星的一種,前者結構是單鏈環狀衛星RNA,後者則是雙鏈DNA。
缺陷性干擾顆粒(defective intefering particle)需要在輔助病毒(helper virus)的協助下才能進行正常的複製,也算是一種亞病毒因子。
朊毒體,是比病毒構造更簡單的生物因子,為僅由蛋白質構成的致病因子。它雖然不含核酸,但可自我複製且具有感染性[2][3]。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