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麻色頭髮的少女》(法語:La fille aux cheveux de lin,法語發音:[la fij o ʃəvø də lɛ̃])是法國作曲家克洛德·德布西的一首鋼琴獨奏曲。這是德布西《前奏曲》第一集中的第八首曲子,創作於1909年底至1910年初。這首樂曲長39小節,演奏時長約兩分半鐘,是一首降G大調樂曲。
這首曲子以勒貢特·德·列爾的詩命名,以其簡潔的音樂性著稱,這與德布西當時的風格大相逕庭。它於1910年1月完成,三個月後發表,並於同年6月首演。無論是其原始版本還是後來的各種改編版本,這首前奏曲都是德布西被錄製最多的作品之一。
背景及影響
標題「亞麻色頭髮的少女」的靈感來自勒貢特·德·列爾的同名詩,這是他1852年的《古代詩集》(Poèmes antiques)中的一首《蘇格蘭之歌》(Chansons écossaises)[1][2]。一個有着亞麻色頭髮的女孩的形象在美術中被用作純真和天真的象徵[1]。音樂作曲家們認為,德布西對這些情感的成功描繪與前奏曲的音樂簡潔性密切相關——特別是其技巧與和音元素[1][3]。這首曲子的簡潔性對德布西來說是非常不尋常的,因為這偏離了他當時的風格,並帶回了他在早期音樂作品中使用的更傳統的簡單和音[1][4]。
德布西之前曾將這個標題用於他在1882年至1884年間創作的一首法國旋律[5]。然而,它與1910年的前奏曲沒有任何相似之處[2],根據音樂雜誌《19世紀音樂》(19th-Century Music)的占士·R. 布里斯科(James R. Briscoe)的說法,它最多與前奏曲有「遠親關係」[5]。這首歌是他早期的作品之一,是獻給瑪麗-布蘭奇·瓦斯尼耶(Marie-Blanche Vasnier)的[6]。當時她與德布西有染,德布西將他在1880年至1884年間創作的大部分作品都獻給了她[7]。
勒貢特·德·列爾的原詩是用法語寫成的。其中文大意為:
歷史
該前奏曲於1910年1月15日至16日完成[2],並於同年4月與第一冊中的其他前奏曲一起首次出版。兩個月後的6月2日,它的首演由法蘭斯·李比希(Franz Liebich)在倫敦的貝希斯坦音樂廳進行[10]。隨後於1910年7月26日在馬薩諸塞州斯托克布里奇的斯托克布里奇賭場舉行了美國首演,由華特·莫爾斯·魯梅爾表演[11]。隨後,次年1月14日在巴黎的法國國家音樂協會舉行了法國首演,由列卡度·維涅斯演奏了這部作品[10]。
前奏曲的小提琴和鋼琴改編由德布西的密友[12]——阿瑟·哈特曼創作,並於1910年5月發行[13]。
《少女》一直以來都是德布西被錄製最多的音樂作品之一[14]。儘管它被反覆演出,但前奏曲在觀眾中仍然很受歡迎[4],部分原因是它「令人難忘的曲調」伴隨着「柔和的伴奏」[15]。它因其豐富的情感而受到讚譽[3],《里士滿時訊報》的克拉克·巴斯塔德(Clarke Bustard)形容這首曲子可能是他所有24首前奏曲中「最細膩的」[16]。
音樂分析
德布西以其對前奏曲的精心編排而聞名[17]。鋼琴家和音樂作家保羅·羅拔斯聲稱,這首前奏曲以及緊接其前的兩首曲子構成了第一集結構的「中拱門」[2] ,因為這三首曲目在第一集的所有序曲中提供了最賦「戲劇性的對比」 [2]。第六首前奏曲《雪上足跡》(Des pas sur la neige)喚起了悲傷和孤獨的感覺[17],而第七首《西風所見》(Ce qu'a vu le vent d'ouest)散發着暴力和混亂的天性[18]。與這兩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少女》帶來了一種溫和的「抒情」和「溫暖」感,這與德布西的此類音樂截然不同[18]。通過按特定順序排列這三首前奏曲,德布西確保了或許是該系列中最具技術挑戰性的前奏曲的其中一首——《西風所見》——位於二十四首曲目中最容易演奏的兩首之間[18]。
這首前奏曲的中心思想取自其標題——蘇格蘭田園牧歌風光中的金髮少女[3]。因此,它是德布西印象派音樂的眾多例子之一,讓人聯想到異國他鄉的景象。他在整首曲子中使用五聲音階實現了這一點,並通過將其與和諧的全音階和弦和調式韻律融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民謠般的曲調[4]。與德布西創作的任何其他作品相比,這首前奏曲使用了更多的變格導音,並且前奏曲的旋律自始至終在連貫和不連貫的樂章之間交替[19]。
這首曲子以其著名的開場主題開始,該主題由三個音符樂句組成[18],組合在一起為一個八分音符和兩個十六分音符。它以在第2小節和第3小節之間形成變格節奏的和弦結束[19],這是他之前的前奏曲中沒有的元素。旋律的第二部分從第3–4小節開始,讓人聯想到一首蘇格蘭民謠或類似於愛德華·葛利格風格的曲調[18]。開頭的旋律在第8小節返回,左手旋律增加了和音。在第19小節,旋律開始上升到樂曲的高潮,通過使用漸強逐漸推進,在第21小節結束時達到頂峰。在第22小節接近尾聲時,旋律逐漸減弱到隨後的小節,高潮的主題重複了一個八度。在第24至27小節出現一個類似極弱音的低音部分,它以平行運動的方式移動——在某些地方具有連續五度音。在下一小節中,前奏曲的尾聲最後一次再現了開場主題——儘管高了一個八度——隨後是單調低沉的母題[15]。最後,旋律以平行移動上升,並利用最終的變格前導節奏以回歸到根位的主調和弦。這種節奏既不「旋律上預示着即將到來的音高」[19] ,也不包括左手旋律的主音。因此,它被形容為「變格主音的理想和諧」[19]。旋律以兩個琶音八度和弦(左手D♭調緊接着右手G♭調)終止,結束了整首前奏曲[15]。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