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李公麟绘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五馬圖》是北宋著名畫家李公麟的畫作,描繪五組一人一馬的圖像,兼具極高的寫實性和表現性。畫作流傳有序,清亡後流入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度被認為已毀,直到2019年才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展覽中重新面世。此畫是目前僅存的兩幅李公麟真跡之一,也是現存罕見的有宋朝四大書法家之一題跋的畫作。[1][2][3]
畫面由五組圖像構成,每組為一人一馬:[4]
《五馬圖》被判定為李公麟真跡,但並非全卷皆真。確定為真跡的是前四組人馬圖及黃跋、曾跋。第五匹馬的輪廓線畫法和紙質與前四匹差別較大,被判為元代人作品,第二匹馬的背部可能也經過同一人的補筆。馬匹旁的題款是否為黃庭堅親筆尚有爭議,好頭赤之題款則屬偽題。[1][4]
《五馬圖》的作者李公麟有「宋畫中第一」[5]之譽,是中國畫捲軸白描畫的開創者。他早年喜畫鞍馬,觀摩韓幹作品,並細心觀察真馬。據說他到騏驥院觀察名馬「滿川花」,下筆後馬竟死去,人們認為是馬的靈魂被他的畫筆攝去,以至於養馬者求他不要再畫。[2][6]
《五馬圖》是對韓幹作品的吸收和轉化,畫中人物服飾亦具有唐朝特色,畫中馬匹來源於韓幹畫作。李公麟用高度寫實手法來描繪前代馬匹,將對歷史的想像和對現實的描述加以融合。[4]
《五馬圖》的早期樣貌尚未可知,可能卷中只有三或四匹馬,也可能只有數張獨立的馬圖而未成卷。後續藏家將圖畫進行排列,使之呈現為一列人馬緩步前行狀,又添加與進貢有關的簽題。至遲到南宋時期,《五馬圖》卷已經基本成形。據宋末元初周密《雲煙過眼錄》記載,五匹馬的順序是鳳頭騘、錦膊騘、好頭赤、滿川花、照夜白。據推測,元朝時期有人割去了原作的第四匹馬滿川花(及好頭赤題款),再將偽作滿川花補在最後,並偽造好頭赤題款,乃形成畫作今天的樣貌。[1][4][7]
《五馬圖》南宋時藏於內府,元、明間經王子慶、柯九思、項元汴等人相繼收藏,清康熙時為宋犖所藏,乾隆年間進入宮中。[8][7]
清帝遜位後,溥儀以賞賜的方式將大量書畫偷運出宮。1928年,日本東京舉辦「唐宋元明名畫展覽會」,《五馬圖》由溥儀老師陳寶琛的外甥劉驤業帶去展覽。1930年,劉驤業將《五馬圖》出售給日本政商要人末延道成。1933年,文部省指定《五馬圖》為重要美術品。[8][3][1]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五馬圖》下落不明,據傳毀於戰火。人們只能通過珂羅版圖版了解《五馬圖》,乃誤以為此畫為白描。直到2019年,東京國立博物館在「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展覽中展出了由匿名藏家在兩三年前捐贈的《五馬圖》,引發轟動。[1]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板倉聖哲認為,北宋繪畫有兩個重要方向,一是準確寫實地再現鞍馬和人物的形象,二是追求筆墨的表現效果,而《五馬圖》是現存畫作中唯一能體現北宋繪畫融高再現性與高表現性為一體的作品。[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