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漢王朝在今祥雲縣境內置雲南縣[1]:7。蜀漢時期,諸葛亮南征班師後,於建興三年(225年),分建寧、永昌、越嶲三郡地置雲南郡,因郡治在雲南縣,故名[2]:3。到初唐時期,唐王朝在雲南北部設置姚州都督府,《新唐書·地理志》載「姚州雲南郡……」,將姚州與雲南郡並稱[3]:78。范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中也說,當時的雲南即指姚州[3]:78。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唐朝冊封南詔君主皮羅閣為「雲南王」[2]:5。因蒙舍詔(南詔前身)的發源地巍山為舊雲南郡地,故封其為雲南郡之王,並非全滇之王[3]:78。因首領有「雲南王」之稱,隨着南詔控制區的擴大,被稱為「雲南」的地區的範圍也在不斷擴大,唐宋之際「雲南」逐漸成為全滇的代稱[4]:128。忽必烈征服大理後,於至元十年(1273年)設立雲南等處行中書省,簡稱雲南行省或雲南省[2]:5。此後明雲南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清雲南省、中華民國雲南省、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皆沿用「雲南」一名至今。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國為了避南王馮雲山之諱,將雲南省改稱為「芸南省」[5]:690。
因漢代無史籍記載,後人對「雲南」的名稱由來作出了許多推測,因而「雲南」一名的由來有多種說法:
滇這一名稱的出現較「雲南」更早。圍繞滇池、滇國名稱的演變,「滇」的由來有多種說法:
三國、兩晉、南北朝及隋時期,原西南夷地區被稱為南中,範圍相當於今雲南、貴州兩省及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地區。三國時期以巴蜀地區為根據地,原西南夷地區在巴蜀以南,故名「南中」[9]:187。
清王朝為便於行政監察,在雲南省內實行守巡道制度,設置了三個分巡道[注 2]:雍正八年(1730年)改永昌道為迤西道,駐大理府;雍正八年(1730年)置迤東道,駐尋甸州;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置迤南道,駐普洱府[5]:551。迤西、迤東、迤南合稱三迤,清代及其後也用三迤代稱雲南[3]: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