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于全(1965年9月7日),男,江西九江人,中國無線通信專家,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第六十一研究所總工程師[1][2]

快速預覽 于全, 出生 ...
于全
出生 (1965-09-07) 1965年9月7日59歲)
獎項中國工程院院士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無線通信
關閉

生平

1982年,于全以九江市高考理科第二的成績考入南京大學信息物理系。1986年,畢業後考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攻讀電磁場工程系/物理系,1988年獲得碩士學位[3]。之後公派到法國里摩日大學英語University of Limoges光纖微波通信研究所,期間研發創造了可調式光纖藕合器。1992年,獲得光纖通信專業博士學位[4]。回國時,清華大學率先拋出橄欖枝,並派人到北京首都機場迎接[5];同時中國精密機械進出口總公司也承諾為他投資公司並聘請擔任總經理[6]。但于全在兄長的說服下,被引薦給時任總參謀部第六十一研究所副所長李德毅;同年9月于全入伍,擔任總參第六十一研究所工程師,後歷任高級工程師、研究員以及總工程師[7]

1994年,于全研製成功野戰通信網計算機仿真系統,將解放軍野戰部隊通訊技術實現網絡化。次年,他因此獲得全軍科技進步一等獎[8]。1996年,他開始研究「軍用軟件無線電網關」,實現軟件無線電化能裝備部隊,並在1998年研製成功第一台通信平台,實現海陸空三軍通信技術協同問題[7]

學術貢獻

于全在解放軍期間,完成構建綜合陸基、空基和天基的立體化網絡,實現中國人民解放軍戰術通信從傳統的「樹狀、按級、分散保障模式」向「柵格、區域、整體保障模式」的跨越式發展[9]。此外他的團隊在1998年成功研製了解放軍第一部多頻段、多模式、可程式的軟件無線電台(軍用軟件無線電網關)。負責研製了「野戰通信網信令級仿真系統」項目,並成功應用于中國人民解放軍新一代軍用通信網絡的體制論證、優化設計、設備研製以及效能評估[10]

此外他的小組承擔了認知無線電領域的多個國家重點課題,包括973計劃《認知無線網絡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一無線網絡主動認知方法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認知無線電的抗干擾理論與技術」、「基于認知無線電的中繼與協同通信研究」等[10]

獎項和榮譽

1997年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總參優秀中青年專家」;1999年榮獲「中國科協求是傑出青年獎」,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1999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06年榮獲「第九屆中國青年科技獎」;2009年被評為「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標兵」。2009年12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1][12]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