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亭縣
唐山市的一个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金大定末年(1189),馬城縣析置樂亭縣。1983年,樂亭縣屬唐山市。是河北省第一沿海大縣、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的故鄉,樂亭縣冀東國際農產品物流交易中心是河北省最大的果菜等農副產品交易中心,承擔着京津兩地「菜籃子」的功能。
歷史
馬頭營鎮黃坨村新石器時代遺址和閆各莊鎮小石莊新石器時代遺址,證實了人類活動在樂亭的早期存在。[3]
黃坨遺址是在樂亭縣首次發現的一處較重要的古文化遺址,相當於新石器紅山文化。[3]
小石莊村西北遺址,曾出土新石器時代的石鑿、石斧、素面細泥和夾沙紅陶片等,經河北省文物局複查,初步認定屬新石器仰韶文化。[4]
- 商湯十八年(公元前1582年),分封聖賢和功臣之後立諸侯國,冀、幽一帶封為孤竹國,樂亭境域屬孤竹國。[5][6]
- 周惠王十三年(公元前664年),齊桓公為救燕北伐山戎、攻令支、滅孤竹後撤兵南歸,是地屬燕。周襄王十一年(公元前641年),是地屬燕國遼西郡;周景王十五年(公元前530年),是地仍屬遼西郡。[5][6]
- 秦並六國,分天下為36郡,是地仍屬遼西郡。[5][6]
- 西漢,漢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海陽侯絕國改為海陽縣歸遼西郡,是地為海陽縣境域。東漢,遼西郡置五城,即陽樂、海陽、令支、肥如、臨渝,是地屬海陽。三國時期是地屬魏,為樂安亭。[5][6]
- 西晉,晉武帝咸寧五年(279年)分幽州置平州,海陽縣仍屬幽州。
- 東晉,晉成帝咸康六年(340年),後趙石虎伐前燕,具船萬艘,自河通海,運谷1100萬斛於樂安城,以供軍糧[7](十六國春秋-卷十六後趙錄)。晉為樂安鎮(今樂亭鎮),實為後趙屬地。[8]晉穆帝永和六年(350年),前燕伐後趙,趙將棄樂安鎮逃走,是地又屬前燕。[5][6]
- 北魏,太武帝太延二年(436年)滅前燕,是地屬北魏,樂安鎮屬海陽縣。[5][6]
- 北齊,文宣帝天保七年(556年),省州縣,是地屬肥如縣。[5][6]
- 隋文帝開皇六年(586年)將肥如併入新昌,開皇十八年(598年)改新昌為盧龍縣,是地又屬盧龍縣。[5][6]
- 唐太宗貞觀十五年(641年)於臨榆城置臨渝縣,武則天神功元年(697年)改臨渝為石城縣,是地屬石城境域。玄宗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建置馬城縣,樂安鎮屬之。[5][6]
- 五代十國,契丹遼太祖天贊二年(923年),契丹克平州,以平州為盧龍軍節度使,樂安鎮屬之。[5][6]
- 遼景宗保寧二年(970年),置灤州領軍,下轄義豐、馬城、石城三縣,樂安鎮屬馬城。[5][6]
- 金太宗天會元年(1123年),置灤州節度使,領縣4:義豐、石城、馬城、樂亭(由馬城縣南部析出),為樂亭建縣之始,治所在樂安鎮。[5][6]
- 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年)改平灤路為永平路,下轄義豐、石城、馬城、樂亭4縣。惠宗至元三年(1337年)將石城併入樂亭,當年又將石城併入義豐。至元四年(1338年)馬城亦併入義豐,故永平路下轄義豐、樂亭2縣。[5][6]
-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改永平路為平灤府,洪武四年三月又改平灤府為永平府,下轄灤州,灤州下轄義豐、樂亭2縣。[5][6]
- 清代沿用明代制度,樂亭縣仍屬永平府灤州管轄。[5][6]
- 1912年民國建立,廢府州設道,樂亭縣屬直隸省津海道。民國17年(1928年)撤銷津海道,改直隸省為河北省,樂亭縣直屬河北省。[5][6]
- 1933年,國民政府與日軍簽訂《塘沽協定》,劃冀東為特區,2年後又簽訂《何梅協定》,由殷汝耕成立的「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改為「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樂亭縣即在冀東22縣之內,屬灤榆區。[5][6]
- 1938年「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又遷至唐山,成立「冀東道尹公署」,樂亭縣又屬於「冀東道」。[5][6]
- 1943年8月建立昌樂聯合縣(抗日政府),屬冀熱遼行署第四專署。1945年11月,昌樂聯合縣改為樂亭縣政府,屬冀熱遼區第十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6年屬冀東區第十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年3月改屬冀東行署第十二專員公署。[5][6]
- 新中國成立後,樂亭縣屬河北省唐山地區管轄。1983年3月,實行市管縣體制,撤銷唐山地區,樂亭縣劃歸秦皇島市。5月,樂亭縣又劃歸唐山市管轄至今。[5][6]
地理
樂亭縣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冬季寒冷但嚴寒天氣少。夏季較為涼爽,高溫天氣少見。1月平均氣溫−5.8℃,7月平均氣溫24.9℃。年平均氣溫10.6℃。年平均降水量607毫米。
樂亭縣氣象數據(平均數據自1981年統計至2010年,極端數據自1956年統計至2010年)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12.7 (54.9) |
19.0 (66.2) |
25.5 (77.9) |
30.5 (86.9) |
34.5 (94.1) |
37.9 (100.2) |
38.7 (101.7) |
36.0 (96.8) |
34.6 (94.3) |
29.5 (85.1) |
22.2 (72.0) |
13.6 (56.5) |
38.7 (101.7) |
平均高溫 °C(°F) | 0.7 (33.3) |
4.1 (39.4) |
10.1 (50.2) |
18.2 (64.8) |
23.8 (74.8) |
27.7 (81.9) |
29.4 (84.9) |
29.2 (84.6) |
25.7 (78.3) |
18.9 (66.0) |
9.7 (49.5) |
2.7 (36.9) |
16.7 (62.0) |
日均氣溫 °C(°F) | −5.1 (22.8) |
−2.0 (28.4) |
4.0 (39.2) |
12.0 (53.6) |
17.9 (64.2) |
22.3 (72.1) |
25.2 (77.4) |
24.7 (76.5) |
20.0 (68.0) |
12.9 (55.2) |
3.9 (39.0) |
−2.5 (27.5) |
11.1 (52.0) |
平均低溫 °C(°F) | −9.7 (14.5) |
−6.7 (19.9) |
−0.8 (30.6) |
6.7 (44.1) |
12.7 (54.9) |
17.7 (63.9) |
21.6 (70.9) |
20.8 (69.4) |
15.1 (59.2) |
7.8 (46.0) |
−0.6 (30.9) |
−6.7 (19.9) |
6.5 (43.7) |
歷史最低溫 °C(°F) | −23.7 (−10.7) |
−21.7 (−7.1) |
−20.2 (−4.4) |
−4.5 (23.9) |
2.0 (35.6) |
8.0 (46.4) |
13.2 (55.8) |
8.9 (48.0) |
2.1 (35.8) |
−4.6 (23.7) |
−19.5 (−3.1) |
−20.6 (−5.1) |
−23.7 (−10.7)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3.4 (0.13) |
4.7 (0.19) |
10.8 (0.43) |
23.0 (0.91) |
51.6 (2.03) |
75.0 (2.95) |
172.5 (6.79) |
137.5 (5.41) |
51.8 (2.04) |
29.4 (1.16) |
9.3 (0.37) |
4.5 (0.18) |
573.5 (22.59) |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 2.4 | 2.5 | 3.4 | 5.0 | 6.7 | 8.9 | 12.3 | 9.9 | 5.9 | 4.8 | 3.0 | 2.0 | 66.8 |
平均相對濕度(%) | 57 | 57 | 57 | 56 | 62 | 71 | 81 | 81 | 73 | 67 | 63 | 60 | 65 |
月均日照時數 | 187.7 | 187.2 | 224.8 | 244.6 | 266.9 | 242.9 | 203.0 | 214.4 | 236.5 | 223.1 | 182.4 | 174.8 | 2,588.3 |
可照百分比 | 63 | 62 | 61 | 62 | 60 | 55 | 45 | 51 | 64 | 65 | 61 | 60 | 58 |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局(1971−2000年間的降水天數和日照數據)[9][10] |
行政區劃
樂安街道、樂亭鎮、湯家河鎮、胡家坨鎮、閆各莊鎮、馬頭營鎮、新寨鎮、汀流河鎮、姜各莊鎮、毛莊鎮、中堡鎮、大相各莊鎮、龐各莊鄉、古河鄉和河北樂亭經濟開發區。
經濟
被稱為呔商的樂亭籍商人,是繼晉商之後在東北形成的一支龐大的經商力量,是冀商的代表商幫之一。據不完全統計,興盛時期,呔商先後在東北、華北地區開辦商店和各類企業1000多家,人數達10萬之眾。[12]知名商人有「京東第一家」的汀流河劉家「合」字號、樂亭四大富戶之一的小黑坨張家、在哈爾濱創辦的同記商場、大羅新、大同百貨商店的武百祥。
截止「九·一八」事變前,縣外經商者擁有資金近4億銀元,不少在外經商的樂亭人,將每年營利之款匯入鄉里,有的年份竟高達千萬元(銀元)之多,成為發展樂亭的建設資金。[3]
東晉時期,樂亭就有被執行類似港口的職能。《晉書》記載「季龍將討慕容皝,令司、冀、青、徐、幽、並、雍兼復之家五丁取三。四丁取二,合鄴城舊軍滿五十萬,具船萬艘,自河通海,運谷豆千一百萬斛於安樂城,以備征軍之調。徙遼西、北平、漁陽萬戶於兗、豫、雍、洛四州之地。」[13]
辛亥革命前後,孫中山曾兩次到唐山考察,在1918-1919年寫作《建國方略·實業計劃(物質建設)》時,提出在渤海岸線樂亭縣王灘一帶興建「北方大港」,「顧吾人之理想,將欲於有限時期中發達此港,使與紐約等大」。[14]
現今的唐山港由京唐港區和曹妃甸港區兩大港區構成;其中京唐港區於1989年開工,在1992年7月18日實現國內通航,先是叫「王灘港」,1993年7月,京唐兩市簽訂聯合建港協議,命名為「京唐港」。
社會
2022年,樂亭縣常住人口38.88萬人,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8.53萬人,城鎮化率47.66%。
樂亭被稱為水果之鄉,有久保鮮桃、巨峰葡萄等。
文化
名人
交通
228國道過境。
旅遊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