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唯心主義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指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个人的主观感觉或意识的学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主觀唯心主義(英語:Subjective idealism)是唯心主義哲學的基本形式之一,與客觀唯心主義對稱。[1]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7年7月12日) |
主觀唯心主義把個人的主觀精神如感覺、經驗、心靈、意識、觀念和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則是由這些主觀精神所派生的,是這些主觀精神的顯現。因此,在主觀唯心主義者看來,主觀的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客觀世界的事物則是派生的、第二性的。主觀唯心主義在中國宋明時期的「心即理」[2]、「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等所謂的心學裏也有所表現。[3]
代表人物
- 貝克萊(1684年-1753年)
- 費希特(1762年-1814年)
另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