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國和韓國同屬漢字文化圈,文化交往的歷史悠久。中國的許多文化傳入韓國之後,在韓國也有了帶有自身特色的發展。中國網民常常強調一些文化「來自」中國,而韓國網民則強調韓國的「原創」性[2]。
2004年,韓國計劃將江陵端午祭申報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
同年4月2日,韓國方面邀請遼寧大學民俗學家烏丙安參加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研討會,並參觀江陵端午祭[3]。烏丙安覺得中國對傳統節日文化的保護不夠,便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寫信[4]。4月16日,周和平在「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試點工作交流會」上說:「有着悠久歷史的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如果國外申報成功,我們該有多麼尷尬?我們還有何顏面去見列祖列宗?」[5]
5月6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不要冷落了自己的傳統節日》[5][3]。該文章引發中國民間強烈反應,認為韓國將中國端午節文化據為己有[6]。這是中韓之間發生的第一次大規模文化爭議[7]。
實際上,韓國江陵端午祭與中國端午節只是時間和名字一樣,這是因為韓國的傳統節日體系與中國基本相同。但江陵端午祭也並非與中國文化無關,它與中國的城隍巡遊有關聯[3]。
2005年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促使中國開始重視保護端午文化。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規定端午節放假一天。2009年,中國端午節成功申遺[7]。
中韓兩國都有製作泡菜的文化,具體製法有所區別。2013年,韓國「醃製越冬泡菜文化」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8]。2013年和2021年,韓國官方先後兩次將韓國泡菜(Kimchi)的中文標準譯名確定為「辛奇」,與中國泡菜進行明確區分[9][1]。
2020年11月,中國主導制定的四川泡菜(paocai)國際標準獲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認可,韓國沒有參與標準制定工作。對此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時報》評論,新標準證明中國成為「國際泡菜市場的行業標杆」,諷刺韓國作為「所謂『泡菜宗主國』早已名存實亡」[10]。韓國政府則回應,該標準不適用於韓國泡菜(Kimchi),Kimchi的國際標準已於2001年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國際食品標準委員會制定[11][12]。
2021年1月9日,中國美食視頻博主李子柒在YouTube發佈一期視頻,其中包含製作泡菜的內容,引發中韓網民爭議「李子柒製作的是中國泡菜還是韓國泡菜」,有韓國網民質疑李子柒將韓國泡菜當作中國菜[13]。事實上,李子柒在視頻中展示的泡菜做法不止一種[8]。
2020年11月1日,中國漫畫家old先在Twitter發佈了一組古風混搭服裝的角色圖。該圖引來韓國網友批評,認為角色所戴的帽子是抄襲韓國傳統服飾[14]。同年11月4日,中國演員許凱在微博上傳的劇服自拍被韓國網友認為是韓服,而編劇於正回應這是明朝的漢服,「被沒文化的說成是韓服 」。
中國開發商疊紙網絡製作的換裝手遊《閃耀暖暖》於2020年10月29日在韓國上線。同年11月4日,遊戲推出了一款混合了中國元素的韓服,引發爭議,隨後於11月6日關閉韓國伺服器[15]。韓國共同民主黨議員李相憲稱遊戲公司的回應「荒唐」,一味譴責韓國玩家[16]。
同年,韓國網民在社交媒體上發起「Korea-hanbok-challenge 」(韓服挑戰活動),以此來傳播「韓服是韓國傳統服裝」的信息。並有韓國網民將韓服與東北工程聯繫起來,認為中國試圖將韓服據為己有[17]。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一名身穿朝鮮族傳統服飾的表演者作為中國少數民族代表出現在國旗傳遞環節。[18]韓國輿論認為中方此舉相當於主張韓服為中國文化,包括總統參選人尹錫悅、安哲秀、李在明在內的一些政界人士批評中國的「文化工程」,敦促政府採取反制措施[19][20]。韓國一些娛樂明星在網上發佈韓服照片,以表示抗議。[21]。中國駐韓國大使館回應:「中國朝鮮族和朝鮮半島南北雙方同宗同源,擁有包括服飾在內共同的傳統文化,這些傳統文化既是半島的,也是中國朝鮮族的,所謂『文化工程』『文化掠奪』的說法完全站不住腳。」[18]
2018年,韓國放送通信委員會一份報告指出,中國大量綜藝節目抄襲韓國,包括愛奇藝《偶像練習生》、湖南衛視《我家那小子》《親愛的·客棧》《歌手》《嚮往的生活》、東方衛視《加油!美少女》《花樣青春》、江蘇衛視《一唱到底》《更好的聲音》等。[22]
2007年12月12日,廣州羊城晚報報業集團旗下的《新快報》推出了「中韓文化之爭」系列報道[24],稱韓國有人主張將風水、漢字、活字印刷等申請世界文化遺產,以及「韓國《朝鮮日報》報道孫中山是韓國人」,試圖激發中國民族主義和反韓情緒[25]。韓國聯合通訊社、《東亞日報》《朝鮮日報》等媒體隨即證明有關報道不實[26]。
文化爭議引發了中韓兩國民間的厭惡情緒。
根據新華社主辦的《國際先驅導報》在2007年10月的一項民意調查,有40.1%的中國人稱最討厭的國家是韓國,超過佔30.2%的日本[27]。兩國政府的決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這種厭惡情緒的影響[20]。
2011年,北京大學中文系民間文學教研室主任陳連山發表文章,認為中韓端午衝突的表層原因是中韓兩國國民對於對方文化的誤解,深層原因則是雙方都有文化自我中心主義思想[3]。
2022年,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孫佳山發表文章稱,中韓文化之爭的激化,背後有韓國網絡外交使節團等非政府組織的惡意推動,意在煽動中韓民間對立。[28]
2023年,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副主任邢麗菊認為:「在一種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初創者的確功不可沒,但後來的改良者亦不能被抹去,初創者同樣也應繼續為之作出貢獻。在對傳統文化進行負責任、創新性的傳承發展這一方面,韓國確有值得借鑑之處。」[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