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卫星发射中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又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七試驗訓練基地(中國人民解放軍63790部隊[1][2])、西昌衛星城,總部位於四川省西昌市航天北路,發射場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澤遠鄉,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為中國的導彈與衛星發射基地之一,最早為了載人任務而設,雖然計劃因文革而流產,但改革開放後,因緯度低承擔了長征系列許多的早期商業發射任務。同時由於此地發射的衛星掉落民居可能會有安全與洩密的問題[3],現在一部分發射任務逐漸由旗下管轄的位於臨海的海南省文昌市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承當。[4][5][6]
主要領導 | |
---|---|
司令員 | 張振中 |
政治委員 | 王經中 |
機構概況 | |
上級機構 |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系統部 |
機構類型 |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 |
軍事級別 | 正軍級 |
聯絡方式 | |
總部 | |
實際地址 |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航天北路 |
機構沿革 | |
成立時間 | 1970年12月29日 |
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總部位於四川省西昌市;發射場位於西昌城以北60公里的冕寧縣境內的峽谷中,平均海拔1500米,坐標為東經102度1分35.60秒、北緯28度14分45.66秒,有7201專用線與成昆鐵路漫水灣站相連。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總部、發射場、通信總站、指揮控制中心、三個跟蹤測量站及其他生活保障單位(醫院、賓館等)組成。[7]唯一使用液氫液氧低溫推進劑發射中、高軌道衛星及深空探測器的航天發射場,主要承擔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乙及長征三號丙搭載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發射任務[8],每年發射能力可達15次。目前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同時管轄着冕寧、文昌兩個發射場。[4][5][9][10][11]
1969年12月,中央決定為曙光載人航天計劃(714工程)選址建設載人航天發射場。在踏勘了9個省25個地區81個縣之後,預選了16個方案,最後從中選出3個場址。起初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被看好,但隨後發現選址越西縣存在一系列問題。1970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訓練基地司令員李福澤與副司令員喬平帶領工作人員踏勘選定冕寧縣為場址。1970年10月14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選址西昌以北冕寧地區,工程代號7201,意為計劃在1972年1月完工。[12]1970年12月29日,西昌發射基地成立。[4]李福澤、喬平當初選定這裏時,原計劃先於波蘿溝口建一個陣地兩個工位,技術陣地位於楊家溝,1972年建成;往後再向西2公里青槓壩,及向東3公里麻葉林再建兩個陣地。但此後曙光計劃及發射場發射、技術陣地等分系統方案經常修改變化,反覆不定,所以建設周期一再推遲。1975年曙光計劃更被叫停;但同年3月31日中國同步通信衛星工程(331工程)啟動,西昌基地因緯度較低接近赤道,被選定為同步通信衛星發射場。[12]1980年,西昌發射基地基本建成。[4]
1982年,西昌發射基地終於交付使用。1984年4月8日,中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在西昌發射基地成功發射升空。1984年11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名義正式對外開放,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為中國第一座對外開放的航天發射場。[6]1986年2月1日,「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中國首顆實用通信廣播衛星送入預定轉移軌道,中國民眾從此開始使用中國衛星收看電視、收聽廣播。[4]1986年3月,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格為副軍級。[13]
1985年10月26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正式宣佈進入國際衛星發射服務市場,承攬國際衛星發射業務。1986年,歐美國家火箭發射相繼發生事故,國際衛星用戶開始轉向中國。1988年到1989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相繼獲得澳大利亞通信衛星和亞洲1號通信衛星等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合同。1990年4月7日,將美國製造的亞洲1號通信衛星精確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這是中國承攬的首顆商業衛星發射,標誌着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個(繼美國、法國之後)、亞洲第一個進入國際商業發射市場的國家。[6]
由於在內地山區發射的高風險性,96年西昌長征三號失控撞山導致了慘痛的災難,此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進行了整改,發射成功率大幅提升,1997年至1998年連續成功發射「馬步海1號」、「亞太2號R」、「中衛1號」、「鑫諾1號」等國際商業衛星。由於美國從1999年開始對商業衛星出口實施管制,1999年至2005年,中國未能接到國際商業衛星發射訂單。[6][14]2004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開始建立質量管理體系,2006年9月通過認證審核。[4]2005年4月12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亞太6號」衛星,開拓了承攬非美國製作衛星發射的新市場。2007年5月14日,成功發射「尼日利亞1號」衛星,從而執行了中國第一次整星整箭出口的發射任務。2005年至2015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進行了8次商業衛星發射並全部成功,將中國航天市場拓展到歐洲、亞洲、南美洲,並拓展了中國商業發射承攬方式。[6]
2000年到2003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先後發射3顆「北斗一號」導航試驗衛星,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世界第三個建設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2008年4月24日,成功發射中國首顆中繼衛星「天鏈一號01星」,該衛星在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中第一次使用。[4]
2006年8月,三號發射塔為準備2007年4月的嫦娥探月工程而被重建[15]。 12月30日,三號發射塔架升級改造完畢並正式啟用[16]。2007年10月24日,成功發射中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嫦娥一號[17]。 2010年10月1日,成功發射嫦娥二號。[4]2013年12月2日,成功發射嫦娥三號,然而即使是發射成功率逐漸提高,殘骸墜地問題依舊令人關注,官媒曾以俄羅斯等大陸行國家,受先天限制需要實施發射時產生的賠償案為例,提及安全保障工作,並提到即使美國等停止內陸發射的國家也仍有購買保險與補償[18],西昌天生的毛病、也因此對海南發射場的建設來說也是十分相關。
2007年8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建設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射場,以解決西昌內陸發射的一系列問題,該場同樣由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負責建設、管理、使用,並決定地點在海南省文昌市的海岸邊。2009年9月14日,海南航天發射場開工建設。[4][5][10]2016年6月25日投入使用,定名文昌航天發射場,其臨海位置使得發射的選擇更加多元而快速。
2013年12月21日0時42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玻利維亞通信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玻利維亞通信衛星是玻利維亞擁有的第一顆衛星。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專程來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現場觀看了衛星發射。這是外國國家元首首次到中國航天發射場觀看衛星發射。[19]
截至2013年末,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已成功發射國內外衛星82顆。[8]
2015年底,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轉隸新組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20]
2016年11月22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鏈一號04星,計算1992年3月22日終止的發射,該次發射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第100次發射,包括國際商業衛星17次,是中國目前執行發射任務數量最多、首個突破100次發射的發射場;亦是二號發射塔的第67次發射,是中國目前執行發射任務數量最多的一座火箭發射塔架。
2020年三季度,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二號工位整修,同年10月12日凌晨二號工位整修後首次執行發射任務。
在西昌離岸發射的情況下,落在住宅區較近的殘骸不可避免,若失控可能會導致嚴重傷亡,在張贊波的紀綠片《天降》中,展示村民對當局草率處理的批評,並披露了90年代火箭恐懼與傷痛故事,不過當時鄰近北京奧運期間,首映與播出受到阻攔,直到2013年國家意識到當初低估的風險控制已經不可接受,才正式有官媒陸續報導出來,並開始強調要處理好民生保安痛點,據悉1990年至2013年,光是湖南綏寧縣一地,就曾有30多件傷害與損失求償案成立,被冠稱為殘骸之鄉的惡名,隨着2014年濱海的文昌發射場啟用,落點可以改在海洋,事故才逐漸減少,但由於現址問題,理賠仍時有所聞[21]。
1992年12月21日,「澳星-B2」發射後衛星爆炸。1995年1月26日,「亞太2號」發射後星箭爆炸。[6]1996年2月15日,為國際通信衛星組織發射國際通信衛星708星(Intelsat 708)的新型長征三號乙火箭在發射後失去控制,星箭俱毀[22],中國官方在事故發後的兩周之後表示,此次事故共造成6人死亡、57人受傷[23]。
第二十七試驗訓練基地司令員對外又稱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
1990年代起,第二十七試驗訓練基地政治委員通常兼任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黨委書記。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