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有軟件(英語:Proprietary software),又稱非自由軟件(英語:non-free software[1],英語:nonfree software[2])、專屬軟件、私有軟件、封閉性軟件等,是指在使用、修改上有限制的軟件。此外,有些軟件也有複製和分發的限制,它也屬於專有軟件的範疇。通常,與專有軟件對應的是自由軟件。這些限制是由軟件的所有者制定的。
這些限制是通過法律或者技術上的手段實現的,有時這兩種手段被同時採用。最常見的技術限制方式是保留能夠被大家讀懂的原始碼,而只發佈只有電腦才能讀懂的程式(如二進制格式)。法律上的限制包括使用版權(附帶軟件許可證)和專利。這些程式的原始碼往往被其持有者視為商業機密。如果第三方要檢視原始碼時,往往需要簽署保密協定。
與商業化的關係
專有軟件並不等同於商業軟件。專有軟件和自由軟件都可以免費或者收費分發。它們之間的區別在於:專有軟件的所有者可以決定是否可以分發該軟件,以及費用的數額;而自由軟件可以被任何持有者隨意分發,相關的複製以及服務費用也可自行決定。
字面和法律含義
從字面上講,「所有權」在法律上指軟件的所有者可以規定用戶可以對軟件做哪些事情。
專有軟件的所有者並不需要自己「專有」該軟件,只要不公佈原始碼,通過發佈編譯過的程式,大眾軟件和在許可證保護下的軟件都能夠成為專有軟件。
支持意見
微軟公司是商業專有軟件的支持者,它認為用戶為軟件支付的費用可以增加軟件的研發資金。它聲稱,軟件的每個拷貝收取的費用使得軟件開發的收益最大化。
據稱專有軟件比自由軟件帶動了更多的商業活動,當有市場收入時更是如此。
反對意見
對軟件未來的版本和軟件的升級的依賴使得軟件用戶不能離開軟件所有者,這將導致壟斷的局面。
如果在軟件中發現問題時,軟件所有者已經消失,或者他們決定停止或減少軟件的生產或支援,都能夠讓用戶陷入不利和無助的境地。由於業務問題,軟件所有者可能無法改進或支援軟件。軟件的老版本的支援已經到期,卻沒有其它的軟件供應商提供支援。
流行度
專有軟件的範例包括Microsoft Windows、Adobe Flash Player、PS3 OS、iTunes、Adobe Photoshop、Google Earth、macOS(以前的Mac OS X和OS X)、Skype、WinRAR、Oracle的Java版本和某些版本的Unix。
被視為專有的軟件發行版實際上可能包含一個「混合源」模型,包括在同一發行版中的自由和非自由軟件。 [3]大多數(如果不是全部)所謂的專有UNIX發行版都是混合源軟件,將BIND、Sendmail、X Window系統、DHCP等開源組件與純專有內核和系統實用程式捆綁在一起。[4][5]
一些免費軟件包也可根據專有條款同時提供。範例包括MySQL、Sendmail和ssh。自由軟件作品的原始版權持有人,甚至是Copyleft自由軟件,可以使用雙重許可來允許自己或他人重新分發專有版本。非Copyleft自由軟件(即根據自由軟件許可分發或發佈到公共領域的軟件)允許任何人進行專有再分發。[6][7]依賴於專有軟件的自由軟件被自由軟件基金會視為陷阱。這包括只為Microsoft Windows編寫的軟件,[8]或只能在Java上運行的軟件,然後才成為免費軟件。[9]
在2013年,印度有150萬台手提電腦預裝了政治部長穆拉揚·辛格·亞達夫肖像的螢幕保護程式。如果手提電腦的所有者試圖更改、刪除或修改此功能,該功能將使裝置崩潰。[10]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