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沉的航空母艦(英語:Unsinkable aircraft carrier;日語:不沈航母/不沈空母),是指可用於力量投射而具備政治及地理上價值的島嶼。[1] 因為可以被用作空軍基地,且因其物理上的陸地而不易摧毀,所以,這些島嶼就成為了一艘不可移動但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不沉的航空母艦一詞最早出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用於形容太平洋上具有戰略意義的島嶼和環礁。美軍實行跳島戰術,從日軍手中奪回這些島嶼。
冷戰時期
美軍在第二次國共內戰開始後也將台灣稱為永不沉沒的航母。[3][4]
英倫三島和日本列島在冷戰中也有這樣的稱呼。[5][4]如喬治·歐威爾在《一九八四》中將不列顛島稱為「第一空降場」(英語:Airstrip One),是小說中的大洋國抵禦歐亞國的天然屏障。1983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承諾要將日本打造為太平洋上永不沉沒的航母[6][7][8],協助美軍抵抗蘇聯轟炸機的威脅。
冷戰後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